神農鼠腎毒篩檢平臺 提供護腎產品開發所需的工具鼠

國家實驗動物中心神農鼠。(國家實驗動物中心提供/林志成臺北傳真)

國家實驗研究院國家實驗動物中心,打造「次世代腎毒測試小鼠平臺」(又稱「神農鼠腎毒篩檢平臺」),爲國內對腎毒檢測護腎產品之開發提供必要的工具鼠,也降低腎毒性物質進入人民生活可能性

依據健保署統計資料,2019年臺灣腎衰竭洗腎人口高達9.2萬人,因慢性腎臟病就醫人數超過42.2萬人,總共花費了健保約533億元。

腎臟病成因錯綜複雜,人口老化以及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等三高控制不佳,是造成洗腎主因;然而飲食或不當的用藥習慣,導致國人腎毒性物質曝露量太高,也是重要的影響因素

目前國際上對於藥物、健康食品或食品添加物的腎毒性,並沒有一套非常好的檢測方式。國際大藥廠美國、歐盟及日本政府藥物管理部門於2005年聯手成立「預測性安全測試聯盟」,加速建立新的安全性評估規範,並打破藥廠之藩籬合力開發出一套以大鼠試驗動物的測試平臺,測量尿液中七種與腎損傷有關蛋白濃度,來強化腎損傷檢測的敏感度

爲強化腎毒性檢測安全性評估的分析工具,成功大學醫學系教授附設醫院小兒腎臟科主任、同時也是國研院動物中心合聘研究員元佑,以其長期臨牀經驗所構思之概念,結合國研院動物中心獨有的大片基因改造技術,打造出「神農鼠腎毒篩檢平臺」。

國研院動物中心開發的「神農鼠腎毒篩檢平臺」,將腎臟專一表達酵素肌醇加氧?」(MIOX)與外來冷光酵素綁定,在腎臟受到損傷時,腎臟細胞會釋放此冷光酵素到血液或尿液中,只要測量小鼠血液或尿液中的冷光酵素活性,便可評估腎臟損傷程度

國研院動物中心表示,「神農鼠腎毒篩檢平臺」具備早期預測性、高專一性、高靈敏度特色,可以比「預測性安全測試聯盟」所用的「大鼠尿液腎損傷蛋白分析」提供更早、更敏感且穩定的腎損傷證據,降低腎毒性物質進入臨牀或人民生活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