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話之鳥」行蹤 林務局揭秘

圖爲在澎湖拍攝到的黑嘴端鳳頭燕鷗(鄭謙遜提供)。

林務局公佈「神話之鳥」行蹤,黑嘴端鳳頭燕鷗遷徙路徑示意圖(林務局提供)

黑嘴端鳳頭燕鷗1937年被目擊後就行蹤成謎,被稱爲「神話之鳥」,直到2000年才重新發現,但族羣數量在100只內,已瀕臨絕種。林務局昨首度公佈10年來研究此鳥行蹤的結果,夏季在臺繁殖後,一路會飛往菲律賓,另一路則經越南飛往柬埔寨度冬。

導演樑皆得表示,2000年替連江縣政府拍攝野鳥紀錄片,當時使用電影底片拍攝,事後要轉成磁帶,轉換過程中發現畫面問題仔細檢查才發覺是失蹤已久的黑嘴端鳳頭燕鷗,使神話之鳥重新回到世人眼前。

林務局表示,2008年起委託臺大團隊臺北市野鳥學會執行黑嘴端鳳頭燕鷗的保育研究計劃,去年在馬祖及澎湖兩地分別紀錄到15只、7只共22只黑嘴端鳳頭燕鷗;今年至6月則在馬祖紀錄到26只、澎湖2只共28只,且大多棲息於馬祖燕鷗保護區、澎湖玄武岩自然保留區南海玄武岩自然保留區內,也確認馬祖及澎湖兩地都是神話之鳥的繁殖要地。此外,大陸浙江五峙山韭山也是主要棲地。

臺大森林環境資源學系教授袁孝維表示,黑嘴端鳳頭燕鷗族羣小,勢單力薄,多和數量較龐大的普通鳳頭燕鷗共同生活,藉此得到保護,研究團隊不願隨便驚擾黑嘴端鳳頭燕鷗,因此,這次在24只普通鳳頭燕鷗身上裝設衛星追蹤裝置,加上有鳥友曾在東南亞目擊黑嘴端鳳頭燕鷗,才推斷出黑嘴端鳳頭燕鷗也照同樣的路徑遷徙,要度時會兵分兩路,一路往菲律賓,另一部分則是飛往中南半島的越南、泰國、柬埔寨,最遠甚至會到緬甸

袁孝維指出,黑嘴端鳳頭燕鷗遷徙都是經過開發中國家當地候鳥棲地保育恐不佳,既然棲地得到確定,未來希望政府能和沿線政府多聯繫溝通,分享保育資訊,尤其遷徙路線和新南向政策一致,新南向應發揮保護珍稀鳥類的作用。

臺北市野鳥學會理事阮錦鬆表示,預計8月底至9月初在馬祖召開「黑嘴端鳳頭燕鷗國際保育研討會」,將邀韓國美國、大陸及黑嘴端鳳頭燕鷗度冬會經過的東南亞各國參與,再加上國際保育組織和學者,一同推廣保育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