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稅服務信用管理更精細——“珍惜納稅信用”系列報道之四

國家稅務總局近日公佈了一起重大虛開發票偷稅騙補案件:廣東惠州高賦帥文化傳媒有限公司通過設立空殼企業虛開發票1196份,價稅合計2.26億元,爲700餘名主播偷逃個人所得稅3200餘萬元,公司少繳各項稅費合計約2100萬元。此案的“幕後黑手”是一家名爲廣州玖億財稅顧問有限公司的財稅中介機構。這家中介機構不僅誘導企業客戶成立空殼公司偷稅,自己還利用招商引資政策騙補,形成一個“產業鏈”。

近年來,我國持續加大對涉稅中介違法行爲打擊力度,去年共檢查涉稅中介344戶,並對檢查發現的違法中介機構和人員採取納入涉稅服務失信名錄等措施。西南財經大學中國金融研究院教授、西財智庫首席經濟學家湯繼強表示:“涉稅專業服務主要包括納稅申報代辦、一般稅務諮詢、專業稅務顧問、涉稅鑑證等。涉稅專業服務機構是稅務部門和納稅人之間的橋樑紐帶。近年來,行業發展不斷提速,但也面臨執業質量參差不齊、違法違規現象時有發生、監管難度較大等挑戰。”

湯繼強認爲,從信用角度加強對涉稅機構的管理和服務,可產生多方面效能:對於稅務部門來說,可以提升監管效能,優化服務供給;對企業來說,信用等級是企業優質的“數字資產”,對降低合規成本和增強市場競爭力有極大的作用;對民生來說,通過精細化管理遏制偷逃稅行爲,維護經濟秩序、保障稅收公平,同時有利於減稅降費政策精準到位,惠及民生。

今年3月份,國家稅務總局專門制定了《涉稅專業服務管理辦法(試行)》,聚焦行業發展存在的執業質量有待加強等突出問題,建立健全以實名制管理爲基礎的“信用+風險”管理機制,明確執業監督檢查、行政處罰等內容,進一步完善了涉稅專業服務管理制度。《管理辦法》與前期出臺的涉稅專業服務信息採集、信用評價管理、信息公告與推送、基本準則及職業道德守則等相關稅務規範性文件相銜接,形成相對完備的涉稅專業服務管理制度體系。

以這些制度爲基礎,各地結合實際需求推出了更多創新舉措。在雲南,曲靖市稅務部門採取“動態監管+協同共治”的方式實現精細化管理。一方面依託大數據,實現信息自動採集、自動評分、動態更新和智能分析;另一方面積極聯合財政、市場監管部門進行實地檢查、輔導,探索建立聯合懲戒機制。“這幾年,得益於稅務部門的精細化管理,代理記賬行業越來越規範。稅務部門積極引導和規範涉稅專業服務機構從業人員進行涉稅事項辦理,通過精細化管理使涉稅服務質量進一步提升。”雲南壹佳財務諮詢服務有限公司負責人範偉對此深有體會。

範偉介紹,近些年,依託大數據等新技術,對涉稅風險問題可以第一時間通知到相關人員,涉稅事項處理逐漸從“事後處罰”轉向“事前提醒”,幫助企業提前規避風險。同時,財政、稅務、市場監管等主管部門每年會定期組織專項聯合檢查,深入涉稅專業服務機構進行實地指導、檢查和監督,不斷規範和提升專業服務質量和水平。“現在,代理記賬行業的專業性、服務質量已經和信用積分評價等級掛鉤了,我們也在不斷努力提高專業服務水平,積極引導企業增強納稅意識,防範稅務風險,以更加規範、更加高效地幫助更多的小微企業合規經營。”範偉說。

“涉稅服務信用管理精細化,亮點在於構建動態可調整、週期全覆蓋、場景多聯動的信用治理體系。比如,今年很多地方推廣應用涉稅專業服務信用碼,將信用價值轉化爲可量化、可流通的數字憑證,積極適應信用評價動態化、數據治理穿透化,逐步實現涉稅服務信用管理的升級。”湯繼強表示,對涉稅專業服務信用管理精細化推進,標誌着稅收治理現代化邁入新階段,會在評價機制、服務模式、聯合監管等方面產生積極作用。

據悉,稅務部門今年還將採取多項新舉措進一步優化涉稅專業服務管理。比如,爲涉稅專業服務機構提供精準推送“體檢報告”等服務;健全完善涉稅專業服務信用激勵約束機制,優化對涉稅專業服務機構及涉稅服務人員“執業每一課”培訓輔導等服務措施;等等。(經濟日報記者 蘇瑞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