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孟晚舟事件翻頁 美中經濟不脫鉤

旺報社評

美國紐約布魯克林地區聯邦法院裁定撤銷對大陸華爲副董事長兼財務長孟晚舟的所有指控,歷經4年、兩任美國總統,揭開美中科技戰序幕的事件終於告一段落,儘管積壓已久的怨恨難以平息,但爲了更高、更大的國家利益,雙方希望儘快翻頁,引導失控的雙邊關係回到常軌,說明了即使美中戰略競爭可能更趨激烈,兩大強權的經濟終究無法脫鉤。

拜習會美中關係轉捩點

加拿大警方於2018年12月,應美國政府要求,拘捕在溫哥華轉機的孟晚舟,美國試圖將孟晚舟引渡到美國審判。從孟晚舟與美國檢方達成協議,於2021年9月獲釋返回中國大陸,到美國聯邦法院最新裁定,整個事件峰迴路轉,堪稱過去4年美中關係轉折的縮影,甚至可以投射到未來的走向。

拜習首度實體對話是美中關係的轉捩點,在對彼此紅線與護欄、利益、目標有更深入瞭解後,確定了溝通管道順暢、高層對話制度化、負責任管理戰略競爭、避免競爭失控演變爲衝突等重要共識。在實際效應方面,雖然美方從未證實或否認中共所稱,「五不四無意」取代了「四不一無意」,但從實際互動與談話來看,「五不四無意」可能成爲新的行爲準則。

拜習會結束後,美國貿易代表戴琪與中國商務部長王文濤會談,財政部長葉倫與大陸央行行長易綱見面,國防部長奧斯汀與大陸國防部長魏鳳和於柬埔寨舉行會議,國務卿布林肯預定明年初訪問大陸。美中戰略競爭本質不變,雙方在各領域歧見仍深,但高層密集對話與工作階層接觸,應可產生良性、積極作用,開啓在環境、氣候、公衛和糧食等共同利益領域合作的機會之窗。

五不四無意包括:不尋求改變中國體制、不尋求新冷戰、無意尋求與中國脫鉤、無意圍堵中國發展經濟等。全球媒體最近大肆報導大陸「白紙運動」,拜登政府僅口頭表示,支持中國民衆和平示威的權利,並強調不影響美中現行交流互動,迴避了其他敏感問題。

美國對臺退回三不政策

習近平在會見歐盟理事會主席米歇爾時正面迴應「白紙運動」,稱大陸的抗議行動反映了民衆對新冠防疫措施的失望,並指出目前流行的是較不致命的Omicron變異株,暗示可能放寬防疫措施。面對「白紙運動」,拜登低調反應,習近平正面處理,成爲中美良性互動的一次示範。

在經濟、貿易及科技領域,商務部長雷蒙多雖稱,與中國的相互依賴給美國的國家安全帶來新的重大風險,美國不會允許中國得到美國尖端科技,改善其軍事能力,但美國「不尋求與中國脫鉤」,美國需要繼續與中國做生意,透過與中國貿易來支持美國就業市場。雷蒙多的說明凸顯了美中關係的現狀,和平共存、鬥而不破仍是不可違背的兩大原則。

拜習會對臺灣問題進行了最深入的討論,習近平強調「臺灣問題是中美關係第一條不可逾越的紅線」、以及「臺獨和臺海和平穩定水火不容」;拜登則重申臺海和平穩定的重要性,以及反對任何一方片面改變現狀。美中對於臺灣問題難以達成共識,但在拜登承諾不支持臺獨、不支持兩個中國、一中一臺後,美國退回到柯林頓總統的「三不」政策,臺海危局應可暫時舒緩。

孟晚舟事件在美中關係滄桑史中可能只是個小篇章,但可以確認,至少未來2年雙方關係可望良性發展。民進黨政府不久前仍在吹噓臺美關係空前友好,但美國在臺協會臺北辦事處長孫曉雅在九合一選舉後表示,避戰是所有人的共同責任,等同對蔡英文政府下指導棋,也凸顯了民進黨的昧於國際現實,過度操弄抗中保臺終遭反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