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別讓曹「戰爭論」壓垮呂「和平論」

旺報社評

大陸8月4至7日對臺進行圍島式軍演,臺灣人普遍無感,各地餐廳擠滿慶祝父親節的人潮。人們會對大陸軍演無感,是因爲大家相信解放軍不會趁軍演攻臺,是對大陸的信任,但凡軍事行動都會有「戰爭迷霧」現象,臺灣人對大陸軍事行爲無感到底是福是禍?

政治小丑秀操作抗中

臺灣國際戰略學會4日所發表「中共軍演與臺海安全」民調,針對中共軍演行爲詢問民衆的態度,對是否擔心解放軍會藉由演習機會攻打臺灣,多數民衆並不擔心,比例高達66.4%,表示擔心的民衆只有30.2%,兩者差距超過1倍。兩岸緊張持續升溫,民衆對大陸軍演的心態值得探究。

超過6成民衆不擔心大陸軍演,不認爲解放軍會趁機攻臺,可以從另一組問題得到對照,高達75.0%民衆認爲兩岸應該維持「和平往來」,只有18.2%民衆認爲臺灣應維持「抗中保臺」政策。與該學會今年3月分所發表類似問卷民調結果接近,顯然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對話交流一直是主流民意。

只是民進黨政府不尊重主流民意,認爲「抗中保臺」是遮掩執政失靈特效藥,無時無刻不利用機會渲染「抗中」的民粹氛圍,纔會發動國家機器猛烈批評前往大陸探訪臺商的國民黨副主席夏立言。8月下旬更利用大陸民用無人機空拍金門離島的軍事設施,大肆炒作另類「金門危機」。

民進黨政府迷信「抗中保臺」特效藥,聯電前董事長曹興誠隨之附和,宣稱出資10億元訓練「黑熊勇士」、「保鄉神射手」。偏激的兩岸戰爭論,在反中媒體烘托助陣下,佔據了大量新聞資源,企圖以少數人意見,透過媒體秀帶動廣大人民的「沉默螺旋」,把原先支持兩岸「和平交往」的意見,帶向支持曹氏的「戰爭論」。

清代名臣曾國藩曾說過,「風俗之厚薄奚自乎?自乎一二人之心之所向而已」。社會風氣淳厚或浮薄,往往受一、二人思想所影響。這一二人指的是位居上位的領導人,無論古之在朝、今之在野,皆對民心產生影響,所以這一、二人心之所向會影響衆人,進而形成風氣。這就不能小看曹氏的「戰爭秀」,他的社會名望不如臺積電創辦人張忠謀,但是在一些「政治小丑秀」助演之下,可能趁着選舉的熱潮形成另類「抗中保臺」的聲浪,這股聲浪讓人憂心的不是會對民進黨選情助陣,而是可能引發解放軍「常態化軍演」所形成的「戰爭迷霧」,無意中觸動兩岸危機的敏感神經。

和平願望不該被遮蓋

臺灣向來不缺渲染戰爭的領導者,而是缺乏可以帶領兩岸走向和平的指標性人物,前副總統呂秀蓮倡議「和平公義」,但她缺少作秀的能力,用中規中矩的宣傳模式,宣揚兩岸和平,不太能引發媒體的興趣,使得她的「和平論」不如曹氏宣稱要訓練300萬「黑雄勇士」帶動的「戰爭論」來得吸睛。

臺灣國際戰略學會同一民調中,對問到呂秀蓮認爲「兩岸無冤無仇,我們不要戰爭」的說法,有高達80.4%民衆表示支持,不支持的民衆僅13.9%。該民調還問到,是否支持呂秀蓮赴大陸訪問,以尋求兩岸和平,有55.8%的民衆表示支持,只有31.4%的人不支持。

民調可看出人民對和平的期待,說出人民希望和平的聲音纔是智者。但是,政治人物會作秀與否,卻決定媒體是否重視該種聲音。呂秀蓮的「和平論」沒有曹興誠的「戰爭論」來得會演,這是否註定兩岸和平無望?

和平沒有悲觀的權利,在臺灣各種民調中,希望和平的意見大致都維持在70%以上,是相當穩定的臺灣民意,只是被民進黨政府與反中勢力操作,加上兩岸之間種種誤解與誤判,使和平的願望被遮蓋。只要有公認的社會賢達願意站出來,號召人們給和平一個機會,相信兩岸和平的聲音與希望,就不會被抗中的「戰爭論」所淹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