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志 | 再見,Toshiba Toshiba 新時代的東芝

觀點網在上一代人的記憶裡,擁有一臺東芝電視,不僅是家庭財力的象徵,還是社交硬通貨,足以吸引來附近居住的所有男女老少。

“TOSHIBA,TOSHIBA,新時代的東芝。”改革開放後,伴隨中日經濟合作的加深,這句廣告語佔據了廣播、電視,也流傳於中國市場,成爲了一代人的日常生活。

大到冰箱彩電洗衣機,小到風扇電話DVD,東芝電器成爲無數中國家庭的選擇。但鮮少有人留意,不知從何時開始,身邊的“TOSHIBA”越來越少。

今年11月22日,日本東芝公司發佈公告,宣佈將於12月20日正式退市。

時辰已到,這家有着近150年曆史的企業即將隱入“幕後”,暫時的休止能否結束這些年來的混亂經營,也還難下判斷。

曾經輝煌

東芝的起源可以追溯至1875年,76歲的日本發明家田中久重在銀座煉瓦街創立了店鋪兼工廠。五年後,在明治維新運動的推動下,日本經濟和工業化進程得到快速發展,原先的店面也擴充爲田中製造所。

另一方面,1890年,研究學者藤岡市助作爲國家使節赴美訪問時,接受了愛迪生的建議,致力於推進白熾電燈泡的實用化。其與三吉正一攜手創立了“白熱舍”,開始了電燈泡製造。“白熱舍”也在之後更名爲“東京電氣”。

1939年,兩家公司合併,東京芝浦電氣株式會社就此誕生,這也正是“東芝”的前身。二戰期間,日本經濟圍繞軍工展開,隨着進入戰爭末期,日本經濟也走向崩潰,東芝的經營同樣陷入困境。

在此期間,東芝爲尋求生機,在家用電器和發電機上做相關投入,擴充了家電產品、通信設備產品的製造。1949年,東芝於東京證券交易所上市。

1950年,依照企業重組計劃,東芝從43家工廠、2家研究所中,分立出15家工廠、1家研究所重新組建了14家關聯公司。還出售了10家工廠,關閉了1家研究所,以17家工廠和1家研究所的新體制開始正式投入運營。

1955年,日本經濟恢復至戰前水平並開啓高速增長,以冰箱、洗衣機爲代表的白色家電消費逐漸風靡。東芝憑藉技術研發優勢和對品質的苛求,在市場上站穩了腳跟。

1960年,池田內閣公佈“經濟社會發展計劃”,日企發展迎來前所未有的機會。也是在這一年,東芝生產出日本第一臺彩色顯像管電視機。

此時,東芝已經掌握多個日本第一,包括白熾燈、電風扇、水輪發電機等。有統計顯示,東芝佔據了24個日本第一。

1972年,隨着中日邦交正常化,東芝也正式走進中國。

直到1982年,東芝啓動全球化戰略時,仍有不少國家處於工業化起步階段,東芝得以順利在這些國家推廣和發展。

作爲日本製造業的代表之一,東芝與松下、夏普並稱日本白色家電三巨頭。公開資料顯示,在1991年日本經濟泡沫徹底破滅前,東芝銷售額達414.71億美元,在全球最大工業公司中排名23位,涉足芯片、半導體、基建、能源等衆多領域。

在2004年對東芝社長岡村正的一則採訪報道中,岡村正感慨道“這是一個完全不同的時代了”,遺憾沒有將變革步伐走得更快一些。

而從東芝官網披露的企業歷史中不難發現,兩年後的一場收購更將這家企業的發展推向了另一個方向。

發展轉角

2006年,正值全球大力建設核電站時期,東芝公司斥資54億美元收購了美國西屋電氣公司的77%股權。由此,東芝實現了“押寶”核能源產業。

起初,東芝確實嚐到了交易的甜頭,在千禧年核電站建設熱潮中收穫了大量訂單,業績也取得了明顯增長。

正當東芝計劃將取得的收入用於支持發展其他業務時,2008年迎來全球金融危機,東芝不得不再次做出調整,進行業務重組和裁員。隨後,2011年發生了福島核電站泄漏事故,其中三號和五號反應堆正是由東芝參與設計建造。受此影響,東芝訂單急劇減少,全球核電站建設停滯,其他業務也遭受重創。

一方面面臨福島核泄漏事故的相關賠償,另一方面電子行業持續低迷,東芝陷入兩難境地。在此前提下,東芝選擇堅持發展核電業務,並自2008年起,開始了連續八年的財務造假。

2015年,造假事件被爆出,東芝股價跌幅超60%,當時統計虛報利潤高達1562億日元。

一鯨落萬物生。危機之下,爲維繫生存,東芝將部分非核心業務打包出售,也助力了若干企業的迅速發展。

例如,2016年,美的集團收購東芝白色家電業務,並藉此機會推進國際化進程。2016年三季度,受並表及空調銷售回暖影響,美的集團期內營收取得超預期的快速增長。

2017年,海信集團從正在進行經營重組的東芝公司收購了電視機業務,獲得40年在全球範圍內出售電視機時使用“TOSHIBA”品牌的權利。

此外,東芝將圖像傳感器業務出售給索尼,醫療器械子公司出售給了佳能,筆記本電腦業務賣給了夏普。

在資產剝離處置後,收入來源減少,東芝的營業收入大幅縮減。數據顯示,2010年東芝年收入高達687億美元,2018年降至356億美元。2022年,營收進一步降至297億美元。

與此同時,國際市場對東芝這塊蛋糕虎視眈眈。2021年4月,歐洲私募股權基金CVC提出以210億美元將東芝私有化,但遭遇拒絕。

之後,貝恩資本、KKR、黑石集團等海外資本均表示有意參與對東芝的收購。東芝管理層也曾提出將集團拆分的方案,即一部分專注電子設備與存儲業務,另一部分專注能源與基建,但也均未能成功。

退市重組

在長期經營困頓下,東芝內部總算達成一致。2022年,該集團開始尋找收購方。

今年3月,東芝宣佈,董事會已通過決議,接受日本產業合作伙伴(JIP)等日本國內聯盟提出的收購要約。

JIP的收購方案得到了日本政府和多家日本企業的支持,包括歐力士、羅姆電子、中部電力等,還有三井住友銀行、瑞穗銀行、三井住友信託銀行等五大日本銀行提供貸款。

根據收購方案,該財團擬以每股4620日元(約合227.6元人民幣)的價格收購東芝股份,總收購額約2萬億日元(約合1050億元人民幣)。

9月,該財團完成對東芝的收購要約,成爲今年亞洲最大的併購交易之一。由此,東芝退市私有化的最大障礙被掃除,JIP財團成爲東芝母公司及其最大股東。

11月22日,東芝發佈公告,退市方案通過臨時股東大會批准,東芝現有的4.329億股份將被分爲4股,每9300萬股份被合併爲一股,股份合併將於12月22日生效。

東芝的管理架構也將變化,除了現任東芝CEO島田太郎以外,JIP將有權派遣4名董事。現有的管理層也將被打散重整,於12月22日的董事會上進行重新任命。

東芝CEO島田太郎曾於今年評價私有化方案:“通過這種方式來形成穩定的股東構成,對東芝和投資者來說都是最好的。”JIP則表示,收購東芝是爲了幫助東芝專注於核心業務,重塑競爭力和創新力。

回顧東芝近150年發展歷史,大企業的興衰脫離不開時代進程。在命運的轉折點,後人能夠總結出些許規律,但真正置身其中又似乎難以找尋到選項B。

據《朝日新聞》當地時間12月20日報道,日本東芝公司將於當天從東京證券交易所退市,結束自1949年以來74年的上市歷史。

上月末,東芝公佈的2023年上半財年(截至9月30號的六個月)業績顯示,當期淨銷售額約1.5萬億日元(約人民幣745億),同比減少6.1%;營業利潤223億日元(約人民幣11.07億),同比增長713%;當期歸屬公司股東的淨虧損521億日元(約人民幣25.84億元),上年同期淨利潤1007億日元,同比減少48.26%。

商業志 | 傳統正在被改變,變化與融合中的商業發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