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俞經民吐槽SU7抄襲保時捷,小米應該捱罵嗎?
小米SU7,一款從來不缺熱度的車型,該車自發布以來便是大衆所關注的焦點,而且有關於該車外觀設計的爭議也一直沒有停過。
近日,上汽乘用車常務副總經理俞經民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調侃小米汽車一事鬧得很火,現在網上對於該事的評價比較兩極分化,有人力挺,有人則吐槽上汽抄都抄不明白。先來回顧一下整個事件的經過,成都車展期間,上汽乘用車常務副總經理俞經民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針對小米汽車的外觀發表了自己的見解,他表示:“我直接噴一下小米,這個抄啊,真不要臉。抄是一種成功的商業模式,很多人不認識那個叫保時捷的車對吧?那當然保時捷怎麼會難看呢?我都是網上看到的,不是邵景峰(上汽總設計師)說的,往上還有紅米呢。”一旁的邵景峰接話道:“我不想碰觸這個話題。”潛臺詞很明白,這個話題有坑,別繼續說了。可是俞經民卻越聊越嗨,他繼續說道:“這個活雷鋒,中國創業界的標杆。我很理解,沒什麼不好意思,只要成功。但一定殊途同歸,會回來仔細的考慮你這個品
牌是幹什麼的,因爲這個完全不是電子消費品,手機都長得差不多,汽車永遠不會。”個人看來,俞經民在這段發言還是有待商榷的,作爲行業中的前輩,對於後輩的批評應該是理性的,有建設性的,而不是這種帶有情緒化的指責,一副高高在上、盛氣凌人的做派。小米SU7抄了沒有?答案是肯定的,這是禿子頭上的蝨子,明擺着的事兒,沒啥可洗的。目前網上的普遍看法是,小米SU7身上有保時捷Taycan和帕拉梅拉的影子,網友也將該車戲稱爲保時米。當然人家小米肯定是加了自己的原創設計元素進去,不可能是一比一復刻。同時在汽車行業我們很難判定什麼是抄襲,當年有着皮尺部的衆泰做的比小米更過火,保時捷將其訴諸於公堂,可是最終也沒告贏。其次,保時捷帕拉梅拉的設計專利是2011年申請的,目前已經過期,理論上車企們都可以借鑑,很多車企不是也抄的挺歡嗎?再者,在今年4月份中保時捷總裁及首席執行官柯時邁說的是:“對於小米SU7和保時捷的相似之處,我認爲或許是好的設
計總是心有靈犀。”看看人家正主這發言,再看看要當“車圈紀檢委”的俞經民,不得不說差距很大。話說回來,如何鑑定抄襲在汽車圈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因爲縱觀汽車工業的發展史,其實就是一部抄襲史。汽車始於德國,最開始的美國車也是抄德系,日系早期也是走的山寨路線,我們國產更是不用多說了,誰不是靠抄起家?往根上倒,大家都別活了。而且說起抄這回事兒,上汽的操作可一點也不輸小米。其中上汽的智己LS6也被批評爲抄襲阿斯頓·馬丁…所以出來批評別人之前,先要把自己的屁股擦乾淨。車叔看到在評論區有一位網友評論道:“爲啥保時捷不急,國內的某些車企先急了呢?”不得不說上汽這次真的很急,之所以急有外因也有內因。(http://www.jsningtai.cn)來源:http://www.51955.net.cn(http://www.yiyid.cn)來源:http://www.bubhub.cn(http://www.lzsbzc.cn)
來源:http://www.tybal.cn(http://www.3dglass.com.cn)來源:http://www.mmons.cn(http://www.zhijis.cn)來源:http://www.ahluyuanyuan.cn(http://www.jijibo.cn)來源:http://www.xiaoguilicai.cn(http://www.guaizhe.cn)來源:http://www.138953.cn(http://www.hc65.cn)來源:http://www.lzj0579.cn(http://www.biaopai-tang.cn)來源:http://www.zstiannan.com.cn
(http://www.engiplas.cn)來源:http://www.zai888.cn先說外因。說實話,其實當前汽車行業的大環境便是如此,競爭壓力的增大導致汽車行業相關從業者早已顧不得體面,爲自己的品牌搶來曝光度,搶來流量纔是正事兒,因此有很多車企的高管開始主動下場當起了紀檢委。回想一下上汽的高管近幾年確實是頻頻下場,之前的靈魂論讓人記憶猶新,如今又上演了一出賊喊捉賊的好戲,只能說現在的車市確實是夠瘋狂的。再看內因。看起來上汽是財大氣粗,但是其中的大部分都是合資,上汽乘用車也就是上汽所打造的自主品牌表現則是長期拉胯。今年1~7月份,上汽乘用車的累計銷量僅爲38.51萬臺,同比下滑20.19%,這樣糟糕的數據容不得上汽不急。此外,在此之前這兩家車企便結下了樑子。其中在智己L6發佈會上,智己方面對小米SU7 Max的關鍵參數進行了錯誤標註,也就是將小米SU7 Max的SiC標註爲IGBT,實際上人家的前後電機均爲SiC。此後雙方圍繞該怎麼道歉,道歉誠不誠懇等問題展開了曠日持久的口水戰。這麼看來,本次上汽的高
管主動炮轟小米也是在情理之中了。車叔總結車叔認爲,當前各家車企的所承受的壓力差不多已經接近了極限,很多人都需要釋放,因此我們也是愈加頻繁的看到有越來越多的車企高管在鏡頭之前失態。這部分人的行爲確實爲其品牌贏得了一些流量,但伴隨而來的還有消費者的不解。說到底現在拼的還是產品,有刷嘴皮子的功夫不如回去多打磨一下自家產品,繼續進行無謂的爭吵,只是讓別人看笑話而已!#金秋圖文激勵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