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產業互聯網的東方明珠

華爲5G體驗館內小朋友在觀看一組模型。(新華社資料照片

上海東方明珠電視塔。(中新社資料照片)

學文

很多人問我:金庫資本大陸總部爲什麼選擇設在上海?而不是互聯網之都杭州?或是新科技最活躍的北京深圳?我最常的回答是股權投資看的是未來,過去20年,杭州與深圳,甚至北京確實在大陸的經濟發展上一馬當先,但我始終相信上海的厚積薄發不是不來,只是時候未到。爾今,隨着中美對峙及新冠疫情肆虐,我看見科創板揭開了上海的金融面紗,我相信產業互聯網將讓上海昂然引領大陸下十年的發展。如果說1986年的羅大佑唱響香港的東方之珠,那我相信1994年在外灘落成的東方明珠,即將迎來屬於上海的耀眼光芒。

臺灣觀點

你如果想盤點今天的大陸,我認爲,真正在經濟上俱備全球影響力的就只有北京、上海、深圳3個城市,以功能來看,北京是大陸的首都,體現了資訊流的中心、最大的人才庫、最大的話語權,所以北京是天生創業寶地。前有互聯網的三大門戶百度,後有今天的字節跳動

深圳雖有騰訊,但其城市底蘊不是互聯網,而是電子工業。無論是華爲、中興,還是臺灣的富士康,甚至異軍突起的大疆柔宇光啓,都與深圳所依附的產業鏈割不開。如果北京是中國資訊流的中心,那深圳就是中國電子工業的中心,那上海又該歸屬何處?

崇尚做買辦 天生的基因

我一直感覺北京人特別愛造夢,廣東人就喜歡新鮮事物,上海人則一貫崇尚做買辦。與其自己去做一個產品,上海人對整合資源更擅長,他們認爲天下物資不論貴賤,只要到了上海都能成了生意。所以上海人懂金融、擅投資、會交易,總是賺着Smart的錢。

北京的創業公司往往表面風光內在虧損,而上海的創業公司更注重實利總能讓像我這樣的投資人睡個好覺。正因爲如此,上海是檢驗一個企業是否能夠征戰全大陸的試驗場,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上海就是跨國企業佈局大陸的重要門戶。

上海互聯網 不相信故事

不能否認,在過去的20年,互聯網主導了大陸的創新發展,無論在數量上,還是質量上,上海都比不過深圳、北京和杭州。從全球創業公司的知名度來看,上海就沒有一家能與北京的百度、深圳的華爲、騰訊和杭州的阿里巴巴相媲美的公司。難怪很多人一直問上海爲什麼就出不了「BAT」和華爲?上海究竟缺什麼?很多人說了很多的可能原因,上海的環境過於保守?上海的工業包袱太重?上海只注重金融?上海人不愛奮鬥?甚至是不是時代已經拋棄了上海?

在我的角度,上海更像我熟悉的紐約臺北。它更擅長的是資源整合與金融管理。我出身金融,後來做了創投,這10年一腳踏入了產業整合的股權投資。我在紐約、臺北工作過,也在北京、杭州、上海待了很久,在我看來,上海在To C年代失落的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2020年前的互聯網浪潮,是所謂的消費互聯網,面對的是個體消費者,玩的是以流量爲基礎商業模式創新,這需要更小的包袱、更激進的策略,以及加速的快跑。而上海的特點和競爭力是優秀的貿易政策,高效的金融清算,以及靈活的工業策略扶持,這一切在To C浪潮下根本使不上力。因爲泡沫年代,比的是誰嗓門大。誰會講故事,誰就能夠更耀眼。而上海的互聯網,從來不相信故事。

To B年代 站上舞臺中央

但新的時代,隨着產業互聯網與新基建的來到,上海即將迎來更好的未來。新的未來建立在5G、AI帶來的技術變革,取決於產業互聯網的基礎,甚至To B端的產品建設。互聯網的演算會因爲5G、AI而賦能實業,新一代的智慧化生產將是下一波的決勝所在。

在To B的階段,無論是助力企業,或是提高效率上,上海早已開始低頭快跑。如果說To C時代的上海,沒有抓住發聲的機會,那到了這個To B的年代,上海的優勢肯定能將它推回舞臺的中央。To C比拚的是敢闖敢講故事的精神,To B不是,產業不相信故事,只相信成本、利潤、效率,以及資金流週轉率。如果上海因爲不相信故事,所以錯過了消費互聯網的機會;那或許上海的不相信故事,能讓它在產業互聯網時代中脫穎而出。

作者簡介 丁學文

臺大經濟系畢業,美國康乃爾大學財務金融碩士,歷經海內外銀行、資產管理及股權投資產業。現爲金庫資本管理合夥人兼總經理,專注於全球產業資本整合平臺的搭建與投資,投資區域涵蓋大陸、臺灣、印度及東南亞地區。目前旗下共管理7檔產業投資基金,整合的產業投資人超過30家,涵蓋整車供應鏈、電池產業以及車聯網等。已投資企業則在全球超過40家,管理總規模超過百億新臺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