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臺美友好關係 前進CPTPP

今年11月15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完成簽署後不到一個月時間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及南韓總統文在寅紛紛表態願意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這二國背後思維爲何?對我國又有什麼啓示?

筆者認爲,習近平表達參與CPTPP的背後考量爲下列幾點:一、考量美國新任總統拜登即將上任拋出善意,表達內部經濟自由化制度改革決心。二、中國尚未與南美墨西哥智利秘魯簽訂FTA;擴大洽籤貿易協定範圍有助減緩美、歐、澳、日印太戰略同盟下圍堵之衝擊。三、中國有意願加入高水準FTA來改革內部體制。四、凸顯中國比美國更支持以規範基礎的多邊經濟整合,給即將上任的拜登壓力,增加手上談判籌碼

另外,韓國已與CPTPP 11個會員國中九個國家(除日本及墨西哥外)簽署雙邊FTA、擔心日本汽車、基礎材料及零件等產業強勢競爭,加上與日本貿易上的爭議,因此在2019年9月決定不加入CPTPP。不過,日前文在寅驟然改變立場明確表達參與意願,其背後考量認爲美國重返CPTPP的可能性大增,希望和日本一樣能夠腳踏兩條船,在地緣政治上避免錯失角色扮演機會

隨着拜登當選,各國對於全球經貿秩序重新回到以規範爲基礎的多邊經濟整合有更高期待。雖然目前要獲得美國國會支持不容易,但看來拜登上任後重拾歐巴馬政策加入CPTPP以增加美國在亞太的經貿影響力確實是非常可能選項

反觀我國,由於臺灣加入RCEP可能性極低,在國際政經情勢現實考量下,邊緣化劣勢在所難免。雖然美國非CPTPP會員國,考量美國全球影響力,我們可善用此時臺美關係達到巔峰契機,審慎思考同時洽籤臺美FTA,並藉助美國的協助推進CPTPP。

假如美方因故未能將臺美FTA納入優先洽商對象,仍應請其協助我國打通加入CPTPP各項關節(例如說服日本等CPTPP主要會員國支持我國加入CPTPP)。若美方初期僅願與我方洽談臺美FTA,則我方可以參考日英CEPA模式,請美方在FTA協議中加上一個side letter,說明美國支持我國加入CPTPP的立場,奠定未來我國加入CPTPP的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