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美國大學教授獲得201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本文爲本站科學專稿,本站科學爲本站科技旗下前沿科學類欄目,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本站科技訊10月4日17點45分消息瑞典斯德哥爾摩當地時間11時45分,瑞典皇家科學院宣佈將2016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大衛·索利斯(David J. Thouless)(佔一半獎金)和鄧肯· 霍爾丹(F. Duncan M. Haldane)和邁克爾·科斯德里茨(J. Michael Kosterlitz)(分享另一半),他們因在物質拓撲相變和拓撲相的重大理論發現而獲獎。

生平簡歷:

大衛·索利斯(David J. Thouless)

生於1934年,擁有英國美國雙重國籍,是一名高分子物理學家,曾獲得沃爾夫獎,目前任教於美國華盛頓大學

鄧肯· 霍爾丹(F. Duncan M. Haldane)

生於1951年,是一名英國物理學家,研究領域凝聚態物理學,目前爲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教授

大衛·索利斯(David J. Thouless)

擁有英國和美國雙重國籍,1982年起在布朗大學擔任教授,研究領域爲凝聚態物理學。

“他們揭示了奇異物質的秘密

今年的獲獎者打開了一個未知世界大門,在那個世界裡物質呈現奇怪的狀態。他們使用高等數學方法研究物質的不尋常階段或狀態,如超導體、超流體或薄磁膜。得益於他們的開創性工作,人類機會了解物質的新的奇異階段。很多人對該理論在材料科學和電子學的未來應用充滿希望。三位獲獎者使用物理學中的拓撲概念對他們的發現起到決定性作用。

拓撲學是數學的一個分支,用於描述只連續變化特性利用拓撲作爲工具專家們常常獲得驚人的發現。上世紀70年代初,邁克爾·科斯德里茨和大衛·索利斯推翻了當時流行的認爲超導性或超流體性不能在薄層裡出現的理論。他們論證了超導性可在低溫下出現,並解釋高溫下超導性消失機制、相變。上世紀80年代,索利斯使用非常薄的導電層解釋了原先的試驗結果,這些導電層可用整數步精確計算導電性

他揭示了這些整數本質上是拓撲的。大約同時,鄧肯·霍爾丹揭示了拓撲概念如何用於理解一些材料中發現的小磁體鏈的特性。我們現在知道有很多拓撲相位不僅存在於薄層和線狀物種,而且存在於普通三維材料中。過去10年,這個領域促進了凝聚態物理學的前沿研究,尤其是有望將拓撲材料應用到新一代電子或超導產品,或未來的量子計算機中。

今年的諾貝爾獎獲得者發現了奇異世界,當前的研究正在揭示其中的物質秘密。大衛·索利斯是美國華盛頓州西雅圖華盛頓大學教授,鄧肯·霍爾丹是美國新澤西普林斯頓大學教授,邁克爾·科斯德里茨是美國羅德島州普羅維登斯布朗大學教授。(木秀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