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擬對華限制晶片出口 陸專家:恐「反噬」全球經濟

日本政府據傳已基本決定對華實施晶片出口管制,大陸專家認爲必須予以警惕。圖爲示意圖。(中新社資料照片)

日媒近日報導,日本政府已基本決定,爲防止尖端晶片技術被轉爲軍用,將對華實施相關出口管制。大陸專家認爲,對於日本的相關舉措必須予以警惕,但美國的打壓政策勢必催生中國進行科研攻關的動力。美國「小院高牆」、「脫鉤斷鏈」的做法對所涉及的各個國家、全球半導體產業甚至世界宏觀經濟都將帶來負面影響。

共同社4日報導,日本政府將修改現行《外匯及外國貿易法》的相關細則,以確保日本具備優勢的晶片生產設備不被中方用作開發和生產晶片。該細則規定,出口特定產品和技術時,需日本內閣經濟產業大臣批准。報導觀察指出,最快今年春季,日本政府將啓動對華晶片出口管制措施。

日本企業(中國)研究院執行院長陳言5日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尼康(Nikon)、佳能(Canon)與荷蘭的艾司摩爾(ASML)壟斷了全球光刻機市場。另外,東京電子是日本第一大半導體企業,其產品幾乎覆蓋了半導體制造流程中的所有工序。陳言認爲,這三家企業未來將是日本追隨美國政策、限制向中國出口的重點企業。

陳言還指出,日本是全球領先的半導體原材料供應國家,例如日本曾在與韓國的貿易戰中用光刻膠「卡韓國的脖子」。雖然目前媒體在美國對盟友的要求中未提及半導體生產材料,但是中國也必須對此予以警惕。

而據日本晶片製造裝備協會(SEAJ)數據顯示,2021年度日本產的晶片製造設備的銷售額爲3.443兆日元,其中對華出口額比上年度增加57%,達到9924億日元,約佔整體的3成,居各出口物件國和地區首位。日本《產經新聞》認爲,隨着對華晶片出口限制的推進,目前對華銷售額的大約一半將受到影響。

陳言對此表示,如果受到封鎖,那麼中國勢必調整以往的發展戰略,將更多精力集中於科技攻關,加快中國在覈心科技領域的發展進程。另一方面,美國的打壓政策將帶來多層次的負面影響。失去中國這個全球最大市場,意味着銷售收入受損,研發投入資金被削弱,這對資金密集型的半導體企業是巨大的打擊。

陳言強調,晶片產業在現代社會發展中已成爲基礎設施,其創新停滯或者由於需求疲弱導致的提價將使全球宏觀經濟運行成本提升,在目前全球經濟前景黯淡、需要各國團結協作的背景下,相關「反噬」作用不容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