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工匠之技」申遺成功 含修建神社木匠等17個領域

日本奈良的法隆寺,是日本傳統建築文化代表。(圖片/摘自日本駐華大使館網站

據日本共同社18日報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17日在線召開政府間委員會會議,決定將日本申報的「傳統建築工匠之技 爲繼承木造建築物的傳統技術」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宮大工」(修建神社等的木匠)、「左官職人」(泥瓦匠)等自古傳承至今的17個領域技術的價值得到世界認可,成爲繼「能樂」、「和食」等之後日本第22項UNESCO非物質文化遺產。

委員會當天結束對新項目審查,同時入選的還有中國的「太極拳」和芬蘭的「桑拿文化」。上述項目都將在19日委員會會議最後一天被列入名錄。

共同社指出,日本「工匠之技」17個領域中,不僅有木工、左官、瓦屋頂、茅葺屋頂、建具(日本房屋的門、拉門隔扇等的總稱)及榻榻米製作,還包括建築物外觀和內部的裝飾着色塗漆等。這些傳統技術利用木、草、土等自然材料,支撐起以奈良法隆寺爲代表的日本傳統建築文化。

法隆寺爲日本第一個世界遺產,是聖德太子(572年~621年)于飛鳥時代建造的木造寺廟,現在爲日本佛教聖德宗的本山,是深受中國影響的木造建築羣,其建築樣式是所謂「飛鳥樣式」的代表。此外,聖德太子也在這一地區興建了許多寺廟。這些木造建築物記錄了日本接受佛教的歷史,以及佛教由中國傳入的過程

另外,日光東照宮(栃木)、中尊寺金色堂(巖手)、白川鄉五個山合掌造型村落岐阜富山)等也運用了上述技術。此外,諸如2016年熊本地震中受損的熊本城圍牆城樓重建等,對近年頻發自然災害的修復工程而言也不可或缺。

委員會通過了評審決議,肯定稱「熟練的工匠作爲繼承傳統技能知識的接班人培養徒弟」。決議指出「隨着現代化的推進,這一過程變得更爲困難」,強調保護的必要性。對於當地居民也參與茅葺屋頂等修補作業,委員會稱讚道「有着加強日本人文化認同感的作用」。

UNESCO評估機構今年11月在預審中給出相同意見,建議列入名錄。

17個領域全部被日本政府列爲「選定保存技術」,日本傳統建築技術保存會(大阪)、全國社寺等屋頂工程技術保存會(京都)等14家團體被認定爲保存團體。

對世界遺產數量較多的日本的候選項目每兩年進行一次審查,日本政府已申報祈願豐收及消災舞蹈風流踊」作爲下一候選,能否入選預計將於2022年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