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財評:我國數字經濟蓬勃發展 新產業拓寬就業新領域

任一迪

日前,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下稱“人社部”)發佈公示,擬增加包括網絡主播在內的19個新職業,涵蓋了如直播招聘師、生活服務體驗員等29個新工種。本次公示中,“數字職業”約佔一半。我國數字經濟的蓬勃發展不僅推動了新職業的開發,發掘出新的就業增長點,還幫助勞動者提升工作技能,促進人才隊伍高質量發展,爲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的發展壯大提供支撐。

新職業的不斷涌現,折射出了經濟社會發展的活力。從2019年到2022年,人社部已陸續發佈了5批共74個新職業。新職業不僅意味着新的就業增長點,更代表着後續較大的發展潛力和空間。隨着人社部門及時規範新職業的發展,一系列與之相配套的職業規範、評價、培訓、就業等措施將陸續出臺。這些變化除了提升從業者認同感、歸屬感和獲得感外,還將爲勞動者拓展新的更高質量的職業發展空間,並由此促進人才隊伍高質量發展,這對穩就業有重要意義。

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數字經濟保持穩健增長,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達到10%,數據生產總量同比增長22.44%,網上零售額達15.42萬億元。當前,衆多“數字職業”已廣泛滲透到社會生產、流通、分配及消費的各個環節。越來越多的人擁抱數字機遇,進入相關行業領域,數字經濟平臺正逐漸成爲吸納就業的重要渠道。《2022中國數字經濟人才發展報告》顯示,2022年我國數字經濟人才從業數量已接近3000萬人。

新職業往往由產業變革而生,能夠客觀真實地反映出產業發展的新需求。從業人員數量和質量的提升,將對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的發展壯大形成有力支撐,從而促進科技創新和產業轉型升級,推動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

作爲一種新興的媒介形態,基於數字經濟而生的網絡直播開闢了一個全新的賽道。網絡直播以其獨具的實時性、互動性和可訪問性改變着多個行業的業態,爲市場經濟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同時重塑了傳統的商業模式和消費者行爲。

在本次發佈的新職業中,直播招聘師作爲新工種,通過直播帶崗賦能公共就業服務、改變招聘模式,充分展現了網絡直播帶動新業態、新模式的巨大潛力,也是數字經濟服務實體經濟發展的創新案例。根據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就業與民生研究院發佈的《直播平臺就業價值報告(2023)》測算,2022年快手平臺就已帶動4022萬個就業機會。截至目前,快手平臺已有超過40萬名專職主播從事直播帶崗服務,吸引了月度約2.5億人次的勞動者參與。

近年來,隨着新興經濟的蓬勃發展和技術進步帶來的產業升級,年輕人對新職業的興趣日益高漲。據人社部中國就業培訓技術指導中心發佈的《新職業在線學習平臺發展報告》,96%以上的職場人羣希望嘗試新職業。年輕人渴望嘗試新職業,同時新興產業的高速發展也離不開新職業人才。在互利共贏的雙向奔赴中,新產業的發展不斷拓寬就業新領域。一個個熱火朝天的直播間,不僅見證着傳統行業邁向數字化轉型的歷程,更是數字平臺催生的新職業價值延伸到更多領域、服務於新產業的真實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