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是最大凶手 聯合國:100萬物種面臨瀕絕…消失速度增百倍

氣候變遷等多項因素造成地球上的物種受到威脅。(圖/取自Unsplash)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根據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服務政府科學政策平臺(IPBES)最新報告,隨着人口不斷增加,有100萬個物種面臨瀕絕,消失速度比以往高出數十到幾百倍;其中,棲息地減少、人類過度開採自然資源等,都是造成物種消失的原因之一。

這份報告由來自50個國家的145名專家一同撰寫,全球總計約800萬個物種中,其中有100萬個物種有滅絕的危機,顯現出人類貪得無厭的消耗習慣正在摧毀大自然。

IPBES於6日發佈的報告指出,物種面臨瀕絕的主要原因,包括棲息地減少、自然資源的開發、氣候變遷以及污染;40%以上的兩棲動物、33%珊瑚礁與超過三分之一的海洋哺乳動物都有瀕絕危機,且速度越來越快。

IPBES主席沃森(Robert Watson)表示,若要拯救地球就必須實施轉型變革,「我們與其他所有物種所依賴的生態系統,健康狀況正比前所未有的速度惡化。」6個月前,聯合國氣候變遷政府間專家委員會(IPCC)也曾發佈報告警告,人類要避免災難性的全球暖化,只有不到12年的時間

▲全球暖化加劇。(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沃森補充,儘管未來充滿着不祥畫面,只要現在立刻開始從地方到全球都帶來改變,還不算爲時已晚;世界經濟體制上必須進行徹底改革,改變政治人物社會心態

根據報告,人類是破壞生物多樣性的罪魁禍首,佔據地球75%的陸地以及海洋生態系統的66%,此外,過去50年以來,全球人口從37億增加到76億;世界上有超過三分之一的土地以及75%的淡水供應,都用於種植農作物發展畜牧業

科爾多瓦大學生態學教授迪亞斯(Sandra Diaz)是報告的共同作者,她告訴CNN,人類是時候做出改變,各國政府也要立刻實施重大的變革,避免糧食與氣候安全在未來10到20年間面臨危機。

報告建議,人類可以規畫景觀,藉此提升農業的永續性,並支持物種繼續生存,供應鏈除了要改革之餘,也要減少食物浪費;而在海洋方面,政府應制定有效的捕撈配額設計出保護區域,避免陸地的污染流入海洋等。

►►一度只剩18只 全球最胖「鴞鸚鵡」今年幼鳥增至76只...扭轉滅絕命運

►►桑柏格呼籲切換「大教堂模式」 像救聖母院一樣救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