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提出“建議取消第一學歷”,沒想到反對的聲音更多

圖|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第一學歷歧視”多次登上熱搜榜,這是很多人都關注的一個話題。

最讓人感到不公平、感到無力的一些人,是那些進入大學以後特別努力的人羣,他們本科並沒有進入到名校,但是通過大學四年成功上岸名校研究生,本以爲有了“名校研究生”這個標籤,加上自己的努力,能夠受到青睞,沒想到最後還是敗在了“第一學歷”上。

“第一學歷”並不是所有人的恥辱,只是特定羣體的恥辱,這個特定羣體是指那些“本科很普,但是研究生上岸名校”的羣體,同樣是名校研究生,同樣的優秀,同樣的努力,同樣的上進,但是“第一學歷”成了他們唯一的敗點。

因爲一檔綜藝節目備受關注的丁輝,在節目中的表現,就是一個代表,他引起了大家的共情,所以他得到了很多的關注。

本科普通二本,且非法律專業,工作兩年後通過努力考上了名校研究生,在面試的時候刻意避談本科經歷,可這是一個逃不掉的話題,本科經歷一定會成爲面試官關注的焦點。

丁輝是幸運的,很多人沒有被放大到公衆視線下,根本就沒有這個機會。

丁輝在談到第一學歷時候的那種逃避感,就是人們通常說的“第一學歷恥辱”,之所以有這樣的感受,是因爲第一學歷帶給他們太多的困擾,往往是臨門一腳被“第一學歷”拖了後腿。

呼籲“取消第一學歷”會舉手稱讚嗎

既然“第一學歷”引起了這麼多人的關注,很多人都在吐槽企業看重“第一學歷”,那如果呼籲取消“第一學歷”的概念,會不會得到大家的支持呢?

已經有答案了,結果就是反對聲音更多。

人大代表潘復生院士提議取消第一學歷,潘院士提到了一些用人單位唯學校“出身論”,他指出研究生招生和就業過程出現了這種現象,是教育和就業不公平的表現,各個高校存在類型、特色等方面的差異,不應成爲深造錄取和求職就業的門檻。

潘院士提出唯學校出身論危害很大,建議消除學生檔案、求職簡歷“第一學歷”的概念,破除對學校“出身”的顯性和隱性限制條件。

潘院士說得特別好,也提到了一些用人單位唯學校“出身論”,他的這個建議是在這個基礎上提出來的。

擴大到網上,大家討論的焦點就成了是否要取消“第一學歷”。

本以爲很多人支持,結果評論區反對的聲音更多,甚至有人表示,“第一學歷是最公平的”。

客觀看待吧,第一學歷有存在的必要

唯學歷出身論,肯定是存在很大的弊端的。

而唯學校出身論,也一定是比較常見的。

徹底第一學歷,也是不現實的。

事實上,“只會學習”的書呆子,並不是常見的,能力和學歷在一定程度上是有關係的,用人單位招聘的時候,一定是要以某種標準爲核心,去從衆多的求職者中選擇出來,如果求職者數量比較少,那麼通過綜合考覈,是可以選擇出來的,如果求職者人數衆多,比如說一個職位收到幾十份甚至上百份簡歷,讓這些求職者都來面試,是不現實的,也沒有這個意義,如果一個崗位需要1個人,從衆多的面試者中篩選出5份簡歷面試,這是很正常的做法。

那麼篩選的基準是什麼呢?簡歷做得好看不好看?工作經歷?還是個人性格,或者是其他方面?

最客觀得一個準則,一定是學歷,這也是比較公平、比較靠譜的篩選方法,之後再綜合其它各方面,比如說個人經歷,比如說現場表現力,比如說思維方式等等,做出最後的篩選。

如果第一學歷真的徹底取消了

如果第一學歷的概念徹底消失了,好的一方面是,說明那個時候家長們已經不再卷孩子的高考,考到哪個學校都一樣,反正高考進入到什麼樣的大學不重要,招聘單位又不看這個學歷標準。

不好的一方面是,大家開始卷大學,也就是說高中階段後挪了,第一學歷不重要,最終學歷重要,不管是專科、本科,不管是普校、名校,不重要,研究生進入哪個學校才重要。

再退一步講,如果研究生學歷也不重要了,用人單位不看學歷了,學歷徹底消失了(這是不現實的假設),那學歷還有什麼用呢?反正以後孩子成年後求職也不是以學歷爲標準。

說白了,就是以什麼爲標準,就朝着什麼方向卷,這是肯定的。

結語

取消沒有必要,也取消不了,概念深入人心,制度控制不了招聘單位的選擇,即便是呼籲不準再提“第一學歷”,用人單位招聘研究生的時候,能力相似的兩個人,在做出選擇的時候,多少還是會傾向於看第一學歷,這也沒有什麼不能接受的。

但是“唯學校出身論”確實是極端的,不過企業會有自己的評判標準,用什麼樣的人,招聘什麼樣的人,總有一套考覈的標準,目的還是爲企業創造價值,如果企業的用人標準出現問題,那企業也長久不了。

只要教育系統存在,只要社會的這套機制存在,這個概念就一定消除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