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氣火電 不該是協和唯一選項

日前經濟部臉書宣傳,桃園以北的大型資料中心無法供電;二○二三年北部發電七五○億度,用電九三一億度,不足部分都要靠中南部輸送;桃園大潭電廠發的電,受限電網傳輸瓶頸,沒辦法補基隆協和除役後的空缺。

經濟部若爲取消每年排碳六二三萬公噸、空污一二二一公噸,且有生態、港安及國安疑慮的協和四接,而減少在北部新增高耗能設施,固可正面看待。畢竟資料中心在地受益有限,但空污及安全風險卻是共同承擔。

Google在美國內華達州的資料中心以地熱供電;微軟爲降低資料中心碳排,要求供應商二○三○年百分之百用再生能源;亞馬遜採購再生能源抵銷資料中心碳排。爲何不久前才宣稱北部適合發展地熱,要全力發展地熱的經濟部,竟只會用「不要協和火電就無法供電」要脅,而無視環團倡議的協和除役後轉型「再生能源加儲能」電廠。況且,高碳排的燃氣火電,真的符合亟需減碳的資料中心之需求嗎?

經濟部曾以核二、協和除役爲由,力推大潭三接,拍片稱大潭七、八、九號機可增加一九三億度電。協和二○二三年僅發廿三億度電,大潭三部新機組今明兩年陸續商轉,經濟部卻改口稱,受限電網,大潭無法補協和除役後的空缺,實有誠信問題。若有電網瓶頸,難道無法改善?

過去新竹縣市歸類在中部時,北部電力供需平衡;其後爲在北部蓋深澳燃煤電廠,將有科學園區但缺乏大型電廠的新竹改歸類在北部。重新定義後的北部,成爲政府一再以「中南電北送」分化國人、強推火電的談資。實則,二○二三年若扣除新竹縣市二一○點二九億度用電,北部用電剩七二○點七一度,供需大致平衡。

燃氣火電不該是協和除役後的唯一方案,節能、儲能、能源管理及再生能源等「永續四能」,纔是「協和四接」的更佳替代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