羣益期貨董事長孫天山:創造避險與投機共存

羣益期貨董事長天山

孫天山

近年臺灣期貨市場蓬勃發展,但對照股票市場量能萎縮,羣益期貨董事長孫天山並不以此竊喜,仍心繫臺灣資本市場整體長遠發展,孫天山語重心長地呼籲加速證券稅制改革,他指出:「如果此政策證券市場母體不好,期貨絕對也好不起來,希望政府三思。」

面對銀行、保險等國內法人機構進入期貨市場比例甚低的問題,孫天山企盼政府能大幅鬆綁法規,「因爲期貨市場是零和遊戲,法人的避險者角色進入市場後,投機者和避險者纔可以取得平衡,市場也纔可以永續經營。」

目前臺灣期貨市場被歸類爲投機者交易投機的地方,但孫天山始終相信,期貨市場本質是爲實體經濟服務,外資充分運用這樣的功能,透過兩手策略靈活操作及避險,巴菲特交易策略也是如此,但臺灣的大客戶幾乎不瞭解,建議本土法人不僅需要多參與期貨市場,主管機關的教育也是不可或缺。

向星港學遠程會員制度

孫天山說,期貨市場目前法人蔘與者大都是外資,但外資錢匯進來後,最終還是回到外資口袋,國內保險公司、銀行都應該進來避險,避險者付出成本保護部位鎖住利潤,相關成本就變成投機者利潤。

孫天山回想,幾年前香港資產管理公司投資案,是國內創舉,但遲遲未獲主管機關同意。當時孫天山與前金管會主委曾銘宗溝通,解釋這家香港資產管理公司屬荷蘭公司,荷蘭是選擇權發跡地,若投資後能把技術移轉回臺灣,才能培養更多人才,與外資在臺灣的造市商競爭。這番話讓曾銘宗火速同意這樁投資案,孫天山爲此相當感激。

他並建議,政府可釋出一些優惠給有意來臺的外國機構,以提高他們參與臺灣市場的意願,但不一定要與國內造市商享受同樣回饋待遇。

現今期貨商發展日漸強壯,且進入臺灣設立自營造市商的外資,早已把資本額賺回去,現階段應向香港、新加坡學習採用遠程會員(remote member)制度,跟國際接軌,政策國際化後,金融市場纔可以更活絡

目前臺灣期貨從業人口已超過2萬人,日均量約100萬口,孫天山表示,照此趨勢下去,期貨商品未來還有很大發展空間,且孫天山觀察到,羣益期貨的客戶年齡層較低,30~50歲的客戶佔逾60%,20~30歲佔10%,與證券市場參與者相較,年輕許多,未來1~20年,這些人將成爲市場主流。

鬆綁商品交易限制

對於參與期貨市場年齡層年輕化,孫天山認爲年輕人資金不雄厚,進入這個以小搏大的市場需要更多指引,羣益期貨不斷跟大專院校合作,讓財經相關科系同學進到羣益期貨實習,培訓國際化行銷程式化交易的專業能力,政府也應該做到產官學合作。

在交易商品部分,孫天山認爲,對於下單海外商品限制依然太多,例如客戶無法透過國內期貨商交易韓國選擇權商品,使得客戶跑到國外開戶馬來西亞、泰國、俄羅斯市場的選擇權商品也有相同狀況發生,也讓孫天山決定進軍海外。孫天山語重心長的說:「臺灣部份法規還是要鬆綁。」且孫天山認爲,客戶交易海外商品只有金管會根據期交法第五條公告的纔可以做,但「規定要對方國家交易所來申請才能做,本身就是一個問題。」雖然他肯定前金管會主委曾銘宗、期交所董事長劉連煜做了很多貢獻,但依然希望國際化腳步能夠加快,法令鬆綁才能讓市場國際化腳步加快。

合理調整所得稅計算

對於整個大環境,孫天山說,以前中小企業主一個皮箱就出去打天下,創造臺灣經濟起飛,當時經濟部等主管機關對中小企業有很大幫助,但這二、三十年來,並未看見政府在資本市場有積極興利的作爲,只在課稅議題上不斷下重手,把高階專業菁英分子趕出臺灣。

例如年薪1,000萬以上的所得者,除了課徵45%所得稅,再課健保2%與股利所得減半,一年所得一半都給政府了,反觀新加坡課15%、香港最高課17%,這都是菁英份子離開臺灣弱化經濟的原因。孫天山也反映,臺灣的地下經濟佔整體經濟六成,但稅的來源都是三成的受薪階級在繳交,稅制應該要合理的改變。

問到稅制如何改變纔是合理,孫天山說,所得稅課徵33%是合理的數字,把三分之一的所得繳給政府是可以接受的,但目前當衝降稅及股利所得要繳稅,是鼓勵市場做短線投機,懲罰長期持有的投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