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臺逾2千植物人 等待善終解方

衛福部統計,全臺有二四九一名永久植物人,專家認爲,若能修訂安寧緩和條例,可透過代理決定協助植物人善終。(示意圖) 圖/ingimage

病人自主權利法於二○一九年起上路,適用對象中雖包含永久植物人,但立法前就已是植物人的患者,卻成爲沒能被納入「善終」的對象,這羣被漏接的患者,成爲斷食善終倡議者畢柳鶯主要協助對象。

據衛福部統計,全臺有二四九一名永久植物人,專家認爲,若能修訂安寧緩和條例,透過代理決定協助植物人善終。

根據國衛院研究分析,成爲植物人的年齡以卅五歲到卅九歲最多,後續平均餘命爲十八點一年,隨成爲植物人的年齡延後,平均餘命隨之遞減。但與臺灣最新的不健康餘命平均爲八年,植物人足足是一般人的兩倍以上。以現行的法律,植物人難以透過「代理決定」走向善終,近年已有不少國家的植物人都走向斷食善終。

臺大醫院倫理中心主任蔡甫昌表示,衛福部多年前曾針對植物人討論鬆綁相關法令,盼能透過「代理決定」幫助植物人善終,但當年召開會議後,僅得到待病人自主權利法上路後,再視社會風氣進一步討論。如今病主法已上路五年,未見衛福部再提植物人善終解方。

蔡甫昌表示,病主法現行無法協助未簽署預立醫療的植物人進入安寧緩和,以病主法的精神「病人自主」來看,難透過修訂病主法,幫助植物人走進善終大門,反而是可透過修訂安寧緩和條例,將植物人納入「末期病人」的範疇內,即可爲植物人解套。至於設立安樂死法,同樣也需要確認個人意願,難幫助已臥牀的植物人。

英國近期有一項判決指出,若家屬及醫師形成共識,認爲繼續餵養植物人,不符合患者最大利益時,可不經法律判決,停止其水分、養分,故目前在英國,家屬已可在上述前提下,爲植物人斷食善終。

衛福部醫事司副司長劉玉菁表示,永久植物人生命徵象穩定,不像末期患者,有預期的生命終結時間,且不是所有民衆都認爲照顧失去意識的家人是種負擔,若要由家屬代行善終決定,必須就病人尊嚴、生命二層面審慎評估,現階段醫事司會加強病主法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