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首席熱議“看好中國資產”丨招商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張夏:大漲後的中國資產仍具有較強的配置價值
今年以來中國市場表現較好,上證指數成功站上3400點,恆生科技指數更是領漲全球主要股指。截至3月17日,恆生科技指數年內漲幅已超過35%。
招商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張夏認爲,中國資產的良好表現主要緣於技術進步帶來的科技資產重估、中美財政錯位下中國經濟更具韌性和中國資產估值水平相對較低。
三重因素助力中國資產
外資機構唱多中國資產的聲音不斷傳出,尤其是科技股成爲了不少外資關注的焦點。
張夏指出,以DeepSeek爲代表的中國科技企業初露崢嶸,帶動中國科技資產重估。德意志銀行將DeepSeek稱爲中國的“斯普特尼克”時刻,DeepSeek的崛起將推動中國的知識產權得到認可;此外,高盛、摩根士丹利等國際投行也紛紛上調中國資產評級。同時,外資也在真金白銀買入中國資產,其中海外跟蹤中國資產的ETF春節後累計淨買入42億美元,2月外資淨增持境內債券和股票合計達127億美元。
在張夏看來,從經濟預期看,美國財政收縮而中國財政擴張,財政支出錯位背景下,中國經濟或將展現更強韌性。推行小政府、削減財政支出是特朗普政府的執政目標。對於政府部門,馬斯克率領的政府效率優化部門計劃削減1萬億美元的資本開支,且對於政府僱員開始大規模裁員。與此同時,中國開始了財政擴張,預計2025年財政四本賬預算支出總計約53.8萬億元,較上年同比增長8%左右,支出增速創近5年新高。
另外,從估值水平看,中國資產大漲後估值仍較低,具有較強的配置價值。截至3月14日,恆生科技前瞻市盈率26倍,位於成立以來42%分位數;創業板指動態市盈率33倍,位於2017年以來32%分位數。相比之下,納斯達克100指數即使經歷了10%回調,前瞻市盈率仍位於2017年以來89%分位數的較高水平。
科技仍是主線
張夏認爲,展望後市,科技仍是市場中長期的主線。大模型技術將繼續朝着能效更高、能力更強的方向發展;電力、算力和智力將成爲智能時代的關鍵要素;智能革命將遵循密度定律,模型能力密度將隨着時間呈指數級增長,而模型的推理和訓練開銷將迅速下降;大模型技術的迭代和能力的提升會更接近人類的思考過程。
對於AI應用層面,智駕平權浪潮將至,AI將全面賦能車載智能化應用。人形機器人產業正加速發展,2025年預計成爲人形機器人量產化元年,預計未來人形機器人產業將會迎來技術加速突破與量產化進程加速的雙高速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