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基金早參 | 證監會2023年查辦證券期貨違法案件717件,罰沒63.89億元;A股首個量化交易法規落地,10月8日正式實施

|2024年5月16日 星期四|

NO.1證監會2023年查辦證券期貨違法案件717件,罰沒63.89億元

5月15日,證監會披露2023年執法情況,2023年,證監會查辦證券期貨違法案件717件,同比增長19%;作出行政處罰539件,同比增長40%,處罰責任主體1073人(家)次,同比增43%;市場禁入103人,同比增長47%;罰沒63.89億元,同比增長140%;向公安機關移送涉嫌證券期貨違法犯罪案件和線索118件。

點評:2023年證監會查辦的證券期貨違法案件數量和罰沒金額的顯著增長,反映出監管機構對市場違規行爲的打擊力度在加大。同比增長19%的案件數量和140%的罰沒金額表明,監管層在提升執法效率和處罰力度。此外,市場禁入人數的增加和向公安機關移送案件的舉措,顯示了監管層與司法機關的協作更加緊密,對違法行爲的零容忍態度。這對維護市場秩序、保護投資者利益具有積極意義,同時也對潛在的違法者起到了強烈的震懾作用。

NO.2 A股首個量化交易法規落地,10月8日正式實施

距離公開意見稿發佈僅一個月,國內量化交易的首個監管法規落地了。5月15日,爲落實《證券法》關於證券市場程序化交易監管的規定,促進程序化交易規範發展,證監會制定發佈《證券市場程序化交易管理規定(試行)》,自2024年10月8日起正式實施。其中明確提出,加強高頻交易監管,對於北向程序化交易明確按照內外資一致的原則納入報告管理,執行交易監控標準。上述規定剛發佈就引起私募圈熱議,有量化私募人士表示,具體有多大影響,還要看交易所那邊的細則。另有百億量化私募人士表示,適應強監管趨勢,不少量化私募早已開始改變了,招聘包括中低頻相關人才以及相應的合規人才,以後基本面爲主的中頻策略將成行業趨勢。

點評:A股市場首個量化交易法規的出臺,標誌着中國證券市場在程序化交易監管方面邁出了重要一步。該法規的實施將有助於規範市場行爲,防止操縱市場等不當行爲,促進量化交易的健康發展。特別是對高頻交易的監管加強,以及對北向資金的監管要求,將使得市場更加公平和透明。當然,法規的具體影響還需視交易所的實施細則而定。對於量化私募機構而言,這既是挑戰也是機遇,需要它們加強合規管理,同時可能促使行業向更加註重基本面分析的中頻策略轉型。

NO.3 證監會公佈一例操控31只LOF基金謀利案,涉案基金超過2000萬

5月15日,證監會發布的最新行政處罰決定書顯示,張明因在2021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期間控制使用“郭某”等賬戶市場操縱國富恆利債券等31只LOF基金產品,被立案調查、審理,被沒收違法所得153.59萬元,並處以307.18萬元罰款。從作案手法看,張明主要是利用資金優勢進行連續買賣,在自己控制的賬戶間進行證券交易,他的操縱行爲導致31只LOF基金二級市場價格漲幅異常,與同期產品淨值漲幅偏離度較高。作案期間,張明控制的賬戶組在滬深兩市申購的涉案基金共計2015.71萬元,涉案LOF產品均爲上市交易的基金份額,共盈利153.59萬元。上述31只LOF產品在涉案時間段內的場內份額多低於百萬份,比較易於利用資金優勢“操縱”,並由此獲利。

點評:張明操控LOF基金謀利案的曝光,揭示了市場中存在的操縱行爲及其對市場秩序的破壞。此案中,張明利用資金優勢和賬戶間的交易進行操縱,導致基金價格異常波動,這種行爲嚴重擾亂了市場秩序,損害了其他投資者的利益。證監會的處罰決定體現了對此類違法行爲的嚴厲打擊,有助於維護市場的公平性和透明度。此案也提醒了基金公司和投資者,需要加強對市場操縱行爲的警惕,同時基金公司應加強內部監控,防止類似事件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