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商品觀察|國際穀物價格2023年大多下跌,後市受厄爾尼諾天氣和美元走勢疊加影響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舒曉婷 北京報道

當地時間1月9日,空頭回補拉動農產品期價上漲,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玉米、小麥和大豆期價全線上漲。芝加哥期貨交易所玉米市場交投最活躍的3月合約上漲0.93%,收報459.25美分/蒲式耳;小麥3月合約上漲2.31%,收報610美分/蒲式耳;大豆3月合約上漲0.24%,收報1248.5美分/蒲式耳。

2024年年初以來,芝加哥主要農產品期價全線下跌。其中,玉米累跌2.55%,小麥累跌2.87%,大豆累跌3.81%。

國聯期貨研究所農產品事業部徐遠帆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時表示,本輪厄爾尼諾將持續至2024年春季,其對每個地區的影響不一,且影響有強有弱。整體來看,2024年國際玉米價格或將震盪下移至疫情前幾年的價格水平。在全球主要農產品供需趨鬆的格局下,2024年國際小麥價格或仍有下跌空間,但考慮到小麥供應收緊和消費增加的影響,下跌幅度或有限。

徽商期貨油脂油料分析師郭文偉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時指出,國際大豆一年有兩輪生長週期,天氣市行情與上市壓力繼續重演,預計2024年美豆價格區間在1150美分/蒲式耳-1400美分/蒲式耳。

2023年國際穀物期價大多下跌

2023年,CBOT玉米、小麥期價整體呈現持續走低態勢,全年分別累跌30.5%、20.7%。此外,大豆累跌14.8%。糙米累跌4.7%。

聯合國糧農組織1月5日發佈的最新報告顯示,糧農組織食品價格指數2023年全年的指數爲124.0點,比2022年的平均值下降了19.7點或13.7%。具體品類中,穀物價格指數爲130.9點,比2022年創紀錄的年平均水平下降23.8點或15.4%;不過,糧農組織大米價格指數顯示,國際大米價格在2023年上漲了21%。此外,植物油價格指數爲126.3點,較2022年大幅下降,降幅爲61.5點或32.7%,創下三年來的新低。

徐遠帆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時指出,2020年至2022年,新冠疫情以及地緣衝突對全球農產品供應造成衝擊,國際農產品處於牛市週期。2023年以來,新冠疫情影響已實質減弱,整體產量得以恢復,供給不平衡問題有所改善,全球主要農產品供需偏緊格局逐步緩解,因此各品種價格紛紛回落。

方正中期期貨農產品分析師侯芝芳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時表示,2023年國際玉米和小麥價格呈現重心下移走勢的原因在於:全球穀物產量兌現比較順利,構成市場的核心壓力,尤其是玉米端,巴西以及北半球接連豐產兌現,持續施壓市場,同時,消費端表現一般。

就大米而言,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胡冰川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稱,2023年,印度因爲天氣導致稻米減產,進而採取大米出口限制措施,引發全球大米價格上漲。這種上漲使得國際稻米市場價格的消極情緒已經在前期出清,也推動了相關的出口競爭國家的產能提高。

大豆方面,郭文偉稱,2023年大豆期價重複演繹生長期的天氣擔憂與上市供應壓力的行情,整體走勢呈震盪回落。1月-2月,南美大豆處於天氣炒作階段,阿根廷大豆減產近2000萬噸,支撐豆價高位震盪。但隨着巴西大豆增產集中上市,且巴西倉儲問題暴露,階段性賣糧壓力激增,拖累美豆價格從1555美分/蒲式耳跌至1300美分/蒲式耳。6月,美豆新作面積超預期下調,疊加生長階段乾旱炒作,大豆止跌反彈,進入區間調整。9月,隨着新季美豆上市,出口不及預期,盤面再度進入下行趨勢。直至10月底,巴西天氣出現持續乾旱,重演天氣市行情,大豆期價再度止跌反彈。

2024年農產品市場展望

糧農組織2023年12月發佈的最新穀物供需簡報預計,2024年季末世界穀物庫存量達8.865億噸,比期初水平提高2.7%,創下歷史新高。2023/24年度(2023年7月-2024年6月)全球穀物庫存量與利用量之比將爲30.8%,與2022/23年度的30.7%基本持平,表明供應水平適宜。2023/24年度世界穀物貿易量預計爲4.684億噸,比2022/23年度水平下降1.8%。

世界銀行在2023年11月發佈的《大衆商品市場展望》報告中指出,“黑海谷物倡議”不再續期、印度大米出口政策調整、厄爾尼諾天氣等因素,被玉米、大豆和小麥等主要糧食商品供應前景的改善所抵消。繼2023年預計下降7%之後,由於供應充足,“預計農產品價格在2024年將進一步下降2%。”

荷蘭合作銀行在其年度《農業大宗商品市場展望》報告中預測,2024年主要農產品玉米、大豆、糖和咖啡的價格將會回落,因爲生產有時間適應高價格,而需求依然疲軟。小麥將繼續受到天氣和出口相關不確定性的影響。

根據美國農業部最新預估數據,2023/24年全球小麥產量7.83億噸,同比下降約200萬噸;全球總消費量增加至7.94億噸,同比增加約200萬噸。徐遠帆指出,小麥作爲重要的口糧,近三年小麥需求量均處高位。隨着小麥供應收緊和消費增加,2023/24年期末庫存下降至2016/17年以來最低水平。目前,尚不能對2024年全球小麥最終產量做出定論。整體來說,2024年國際小麥價格或仍有一定下跌空間。

玉米方面,根據美國農業部的全球供需平衡表,2020/21年度和2022/23年度期末結轉庫存均處於偏低水平。2023年,玉米主產國美國、中國、烏克蘭、阿根廷相繼同比增產,巴西二季玉米也獲得豐收,全球玉米產量預計達12.22億噸。徐遠帆稱,“雖然整體消費量將有所上升,但最終反映到結轉將明顯增加,所以全球玉米供需格局逐步轉向寬鬆狀態。綜合考慮,2024年國際玉米價格或保持震盪下行態勢。”

侯芝芳則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稱,2024年國際穀物價格預期呈現重心上移的走勢。宏觀面來看,美聯儲降息預期下,對整體美元定價產品構成相對支撐。基本面來看,CBOT玉米以及CBOT小麥價格進入低位之後,農戶種植意願已經出現動搖,且巴西又出現天氣擾動,目前市場對於下一年度的產量維持收斂預期。因此,“供應端對於2024年國際穀物價格有向上的支撐。不過,需要關注原油價格回落將壓制農產品的工業消費,削弱支撐。”

就大米而言,考慮到大米貿易佔全球大米產量的10%,在全球穀物大約佔10%,並不是大宗產品,出口國集中、進口國分散,邊際上存在替代性,胡冰川預計,“2024年,伴隨美元走強,疊加其他大米主產國產量增加,國際大米價格大概率呈現從高位回落的態勢。”

大豆方面,由於國際大豆價格高企,種植效益豐厚,巴西及阿根廷在2023年均大規模擴種大豆。美國農業部預估巴西2023/24年度大豆產量1.61億噸,同比增0.62%;阿根廷2023/24年度大豆產量4800萬噸,同比增92%。全球2023/24年度大豆產量爲3.9888億噸,同比增加2449萬噸。

“目前,南美大豆仍在生長期,增產幅度仍存在不確定因素,不過當前市場維持南美大豆增產預期,隨着南美大豆集中上市,供應壓力或導致豆價進一步回落。宏觀方面,2024年美聯儲加息暫緩,目標區間維持在5.25%—5.5%,暗示或降息3次,預計2024年美聯儲政策以寬鬆的貨幣政策爲主,支撐國際大豆價格。”郭文偉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