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貨幣政策調整帶來的影響有多大

2021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精準合理適度。把服務實體經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處理好恢復經濟與防範風險的關係。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與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保持宏觀槓桿率基本穩定。

今年一季度,全球經濟從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中逐步恢復。1月份美國推出總規模高達1.9萬億美元的財政刺激措施,旨在加速美國經濟的復甦步伐。同時,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在今年一季度較去年同期大幅擡升,並且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在一季度大幅超過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前的水平,包括美聯儲、歐洲中央銀行以及日本銀行在內的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央銀行,均未明確量化寬鬆政策退出的時間表,由此引發國內外各界對未來通貨膨脹加速和金融風險的擔憂。

全球流動性釋放充裕

爲應對疫情衝擊,2020年全球主要經濟體採取了一系列貨幣和財政刺激政策,全球流動性釋放充裕。2020年,美歐日三大央行資產規模較年初增加7.6萬億美元,其中美聯儲增加3.2萬億美元,佔美國GDP比重約爲15%,幅度遠超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時期。

今年以來,隨着疫情逐步好轉,經濟復甦的預期不斷強化,美國通脹預期持續擡升,美債收益率持續上行,投資者對美聯儲的“縮減恐慌”情緒隨之升溫。截至3月末,從美國國債收益率隱含通脹預期看,美國5年、10年盈虧平衡通脹率分別爲2.2%與2.3%,10年期美債收益率上行突破1.7%的水平,一季度已上行了80BP(基點),遠超其他主要經濟體國債利率的上行幅度。

受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持續上升的影響,全球主要發達經濟體和發展中經濟體的10年期國債收益率均不同程度擡升,其對實體部門融資成本和貨幣穩定的衝擊已經開始顯現。不僅如此,由於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在此次上行週期中,對主要發展中經濟體同期限國債收益率的衝擊超過對主要發達經濟體的衝擊,作爲全球經濟增長重要引擎的發展中經濟體將受到明顯影響。而通貨膨脹預期擡升亦加快了此次美國10年期國債的上行速度和幅度,進而限制全球經濟復甦。

全球通脹向疫情前平均水平回升

全球主要經濟體通貨膨脹水平在2020年11月暫時性回調後繼續向新冠肺炎疫情前的平均水平回升,尚未出現通脹的穩定信號。主要發達經濟體和發展中經濟體通貨膨脹水平在2020年5月觸底後開始反彈,七國集團整體通脹率在2021年1月已經回升至疫情前最高點的50%左右,經合組織整體通脹率亦回升至疫情前最高點的64%左右,歐元區則在2021年1月大幅回升至疫情前最高點的64%左右。與之相比,二十國集團整體通脹水平在2020年8月回升至疫情前最高點的63%左右,隨後轉跌。總體而言,全球通貨膨脹當前仍然以“恢復性”通貨膨脹爲主,通脹水平在2020年3月跌落後逐漸向疫情前的平均水平迴歸,但尚未完全恢復至疫情前的水平。

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在2020年第一季度開啓新一輪全面上漲週期,進而帶動總體價格水平的持續上行,基本金屬稀有金屬農產品等大宗商品的價格甚至超過了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前的平均水平。不過,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的上行趨勢已經開始分化,稀有金屬類大宗商品價格在2015年觸底後持續在底部徘徊,2018年第四季度進入新一輪上行週期後,在2020年8月觸及上行週期的頂點,當前已經開始逐漸轉入週期性回調階段。與之相對,基本金屬類大宗商品價格、能源類大宗商品價格以及農產品大宗商品價格在2020年反彈後開啓新一輪上行週期,基本金屬類大宗商品價格以及農產品價格當前已經上漲至歷史最高水平的83%左右,能源類大宗商品價格已經上漲至上一輪週期頂點的82%左右。不過,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的上漲速度在2021年2月後開始出現減速跡象,以基本金屬類和能源類爲主的大宗商品價格的邊際增速已經下行。

生產領域總體價格水平上行

現階段,我國消費領域總體價格水平全面回落,消費品價格和服務品價格、食品價格和非食品價格以及核心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等均在2021年第一季度觸底。不僅如此,消費品價格、服務品價格、非食品價格以及核心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在2021年第一季度均是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10年後首次跌破0.00%的臨界水平。消費領域總體價格水平在2018年進入下行通道後已經出現觸底回升的信號,隨着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對消費領域總體價格水平的推升作用逐漸釋放,消費領域總體價格水平預計將在第二季度開始逐漸向疫情前的平均水平回升,我國並無持續通貨緊縮或中長期低通貨膨脹的經濟社會環境,亦不存在發生惡性通貨膨脹或滯脹的貨幣環境,中長期通貨膨脹水平將始終保持在合理適度的目標區間內。

受到國際大宗商品價格進入新一輪上漲週期的衝擊,國內生產領域總體價格水平亦進入上行階段,但生產資料價格水平和生活資料價格水平的分化再次增強。2020年第一季度國際大宗商品價格觸底強勁反彈後,國內工業生產領域總體價格水平在生產資料價格的加速回升推動下反彈。不過,由於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在產業鏈中通過各環節營業利潤的壓縮形成了緩衝效果,因而對產業鏈下游耐用消費品和非耐用消費品價格上漲造成的壓力將大幅下降。因此,國際大宗商品價格進入上行週期雖然對我國工業生產領域的價格水平增長施加了壓力,但對產業鏈下游的影響相對較小,進而對消費領域價格的影響也相對有限。

防範重點領域信用風險

總體來看,包括七國集團、二十國集團、歐元區以及經合組織在內的主要經濟體的整體通脹水平均保持在目標水平以內,且在2021年第一季度尚未恢復至疫情衝擊前的平均水平。未來全球主要經濟體通脹水平在經濟景氣預期回升、財政刺激計劃以及大宗商品價格上升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將繼續向疫情前的平均水平回升,暫時超過疫情前平均通脹水平的可能性增強。但是,全球經濟依然缺乏中長期持續通脹的外部條件和內部基礎,全球範圍內出現惡性通貨膨脹的概率較小。

今年以來,隨着疫苗研發和接種提速,全球經濟復甦步伐加快,大宗商品價格上漲,通脹預期持續升溫,宏觀政策呈邊際收緊趨勢。政策迴歸趨勢將更加明顯,對金融市場平穩運行有直接影響。當前,我國經濟延續穩定恢復態勢,市場預期不斷改善,但同時要清醒地看到,國內經濟恢復的基礎尚不牢固,恢復進程不平衡問題仍較突出,重點領域、重點行業、重點地區信用風險值得關注。一是債務到期規模大,企業再融資壓力加大。二季度信用債到期償還量高達7.4萬億元。同時,部分地方國企面臨較大償付壓力。二是房地產企業信用風險或加劇。2021年全年房地產行業債券到期較去年略有增加。當前,房地產企業融資渠道全面收緊,去年8月份以來,房地產信用債淨融資額持續爲負,再融資壓力下房地產企業信用風險或將加劇。三是信貸和非標市場信用風險向債券市場傳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