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動員所爲何來

(圖/美聯社)

俄羅斯總統普丁簽署了軍事動員令,凡是有作戰經驗的後備軍人都將被徵召入營,預計將編組一支30萬大軍投入俄烏戰場。這個命令一頒佈之後,各大城市出現反戰示威羣衆,更有人因此遭到逮補。

回顧俄羅斯建國史,大小戰役不計其數,1948、1958及1961年的柏林危機,1962年的古巴導彈危機,長達13年的兩次車臣戰爭及耗時20年的阿富汗戰爭,均未曾出現過集體動員命令,本次普丁的決定,顯見這場戰事不會這麼簡單結束,兩國和平的曙光何時到來,看來還有的等待。

俄烏兩國一舉一動或可供兩岸借鏡。國防部在今年1月1日成立全民防衛動員署,並規畫在2024年前增編8個旅級單位。依照全動署報告,目前後備軍人依法編管人數爲224萬,若發生戰爭,第一波被動員人數將達33萬人,彈丸之地的寶島臺灣屆時恐淪爲草木皆兵的戰場,對比俄羅斯人口數的動員,臺灣動員比例實在高得嚇人,也坐實蔡政府執意與對岸武力抗衡的謀畫。

美國更是時不時挑動大陸敏感神經,拜登接受媒體專訪加碼錶示:「臺灣受到攻擊,美國必會出兵協防颱灣。」難道兩岸只剩下非戰不可的死路一條嗎?爲何舍和平途徑而不由?明明可以談出來又何必打下來!識者以史爲鏡、更以現況爲戒,射出的砲彈無法再退回槍管,因無謂戰爭而殞命只是白白犧牲。(作者爲臺灣青年聯合會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