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僑陽光林偉:未來10年醫藥行業仍處於高速發展階段

(原標題:青僑陽光林偉:未來10年醫藥行業仍處於高速發展階段

日前,雪球在上海舉辦了“2021雪球私募初夏私享會”,雪球私募平臺上多家頗具影響力的私募管理人悉數亮相,從醫藥、科技互聯網、新能源、港美股等角度,探討多維市場下的多重機遇

雪球私募基於雪球強大的內容生產、分發優勢,近期在線上私募平臺中取得了快速的發展,其用戶更熟悉互聯網,對自己的投資和財富決策更加負責,具備很強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意願。據統計,在雪球私募購買產品持有人人均持有資產規模已超過330萬元,超半數投資者持有期限大於2年,整體客羣質量處於行業領先地位。而雪球私募平臺上的私募管理人,也通過在平臺上的內容沉澱,不斷和持有人交流其宏觀經濟判斷、行業研究結果、投資框架、投資理念等,並結合其長期基金淨值表現,建立基金經理更好的業績歸因和人格認知,從而獲取更精準的用戶以及更穩定的資金規模。

醫藥領域一直以來備受資本市場的關注和青睞。後疫情時代,如何捕捉醫藥領域的投資機會成爲此次私享會的熱門話題之一。青僑陽光基金經理林偉在雪球私募初夏私享會上表示,未來10年醫藥行業仍然處於高速發展階段,分化攪動帶來的投資機會也會很多。目前醫藥板塊估值較高,但可投性依然很強,青僑陽光會從“新、特、強”三個維度去篩選醫藥領域的好公司

問題:青僑陽光爲什麼一直聚焦醫藥板塊?投資醫藥板塊的難點在什麼地方

林偉:這兩個問題有很大的關聯度。先說醫藥爲什麼比較難?醫藥投資的方法論和其他行業一樣,但醫藥自身有兩大特點,第一對政策很敏感,第二是科技驅動,政策和科技是理解醫藥的關鍵。如何抓住政策的脈絡,如何理解科技的趨勢,這對知識的複利要求很高。

我們可以將政策比喻成一張網,要知道整張網的來龍去脈、每個節點之間的關聯,這樣纔會在某個節點出現新政策時,知道其中意味着什麼。

科技也有很強的網狀知識的特性,比如科技有很強的開放競爭,顛覆它的很可能來自於完全想不到的不相干的技術。我們若不能理解全局,局部看到的可能就是假象和偏見。這就需要我們對各種技術、產品有大概瞭解,才能把握科技的趨勢。

可以看出,政策和科技二者的網狀結構特性都需要很強的知識積累,概括成一句話就是:醫藥的複利效應特別強,需要聚焦才能做得好。這就是我們爲何一直以來聚焦醫藥的原因。

同時,醫藥行業是一個持續成長的行業,細分行業衆多,相應的機會也足夠多,把聚焦做好之後,才能充分把握機會。

問題:醫藥領域細分賽道衆多,青僑陽光是全覆蓋還是主要集中在某些領域?

林偉:醫藥中我們是所有市場、所有領域全覆蓋,包括美股、港股A股中的藥品、器械、商業服務等。我們通過橫向比較,綜合尋找性價比更高、壁壘更高、能夠代表未來以及具有巨大成長空間的業務

其中,相對偏多的是藥跟管線兩個領域,因爲這兩個的業務模式特別適合商業化,適合孕育一些特別好的公司,所以這兩塊是重點。

另外,創新肯定是一個主要思路中國的製造業優勢明顯,從低端的製造向高端的創新藥,藥創新的遷移趨勢非常明確,同時美國的前沿顛覆創新,這裡面也有很多機會,所以創新藥跟創新線的權重特別高。

此外,也會有一些相對特色的業務,如很多容易出醫療事故的領域,國家對這些高危領域監管嚴格,這其實是一種比較強的准入壁壘,我們也會佈局這方面的業務。還會投資一些具有特色、規模效應強的業務,如原料藥容易形成龍頭集中格局,我們也會在合適的時候進行佈局。

問題:聚焦A股港股美股三地市場,青僑陽光主要關注哪些新的前沿技術?以及它們現在處於怎樣的狀態?

林偉:我們可以把創新簡單歸爲兩類:

一類是應用型創新,中國非常適合做應用創新的東西,一是試錯成本非常低,二是潛在需求極其巨大,在此背景下,很容易做出物美價廉的好產品,中國在這些領域正成爲世界非常關鍵的一股力量。

這就是很多港股的創新藥或創新線的企業表現好的一個原因,在應用創新領域,中國的創新藥、創新線崛起的速度非常快。

另一類是真正的底層創新,初期技術沒有充分擴散時,特別考驗一個國家的基礎研究能力。中國的基礎研究相對薄弱,所以在底層突破這一塊,中國是比較落後的,比如很火的mRNA疫苗、基因編輯這些中國企業都有,但我們此領域的技術跟國際企業相比,差距還非常大。

中國當下的優勢是應用創新、改良創新的發展,基於一些歷史因素或者這些企業有國際對接的需求,很多這樣的公司在港股上市,A股目前還比較少,真正最前沿顛覆的技術主要還是在美股,這裡會有很多黑科技,很多完全顛覆大家認知的一些技術。但是在最前沿領域,中國現在也在加速追趕,與美國技術的代差在縮小。

目前整個生物科技已經進入到第三波科技浪潮,這將會是一個非常壯觀、能延續十幾二十幾年的大技術,我們認爲生物科技正在進入基因時代,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方向。

問題:如何看待當前震盪期醫藥行業的估值?未來機會在什麼地方?

林偉:假設估值用溫度來表示,0度是冰凍,100度是沸騰,現在我們理解醫藥整體估值差不多在六十幾度,有些偏貴,但也談不上泡沫,這是整體情況

我們之所以關注估值,實際上關注的是行業的可投性。雖然目前這個行業偏貴,但是行業的可投性非常好,這也是爲什麼醫藥行業會呈現出分化和攪動的特點。醫藥領域產業、細分行業衆多,每一家的節奏跟業務本質不一樣,所以分化明顯,同時受到科技和政策的攪動。

醫藥又是一個極具成長性的行業,未來10年醫藥的成長性仍然非常確定,這主要基於人口老化、經濟發展、科技突破三大驅動力,這三方面在未來10年的動能還會很強。

高成長伴隨大量攪動分化意味着什麼?其中一定會有大量的定價偏差。這種定價偏差實際上對研究的人來說有很多機會,可以去投資雙擊的機會、修復的機會,還有認知、研究創造價值的機會。

問題:青僑陽光在投資中傾向於抓那些已經掌握了顛覆性技術的公司,還是說抓正在往此方向走、萌芽成長的公司?

林偉:我們會分情況來看。如果是前沿技術顛覆的公司,我們希望看到它已經真正掌握這項技術,因爲這個技術擴散很慢,比如真正把單抗做成熟、商業化的公司很少。在底層技術突破的初期,這種技術壁壘很高,我們希望在它能夠突破之後,然後慢慢投它成長的方面。

還有一些應用型創新,我們會預判哪個領域是風口,會出很多好的公司,然後在好的公司裡面,認爲哪個公司最有潛力,我們會在產品沒有出來前就會提前去佈局;若產品早期或數據不充分,但我們認爲它在一個很好的賽道中,這樣的核心種子選手我們也會提前佈局。

至於提前佈局的時間,作爲一家投資機構,我們需要考慮投資人的想法,我們提前挖掘價值是指一兩年後應該會得到市場的一個廣泛認知,而不是說可能5年10年後纔會突破,所以這裡的提前會有一個相對時間的要求,提前太早會非常難受。

問題:青僑陽光從開始到現在,整個發展過程如何?

林偉:成立青僑陽光之前,我們自己的收益也還不錯,而且經歷過幾輪牛熊的驗證,我們的投資體系應該是有能夠爲投資人創造價值的基礎。所以我們希望能夠在這裡面做點事。

第一個,中國的生物醫藥其實到了一個非常好的窗口期,就是中國的老齡化加速,然後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時候,大家更願意花錢爲健康做支付,中國的科技突破在加速,所以中國的醫藥行業處於一個好的發展機遇。同時,在美國第三波生物科技浪潮引領下,機遇也比較多。

第二個,我們希望能夠以成立基金的方式參與社會發展。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成立初期比較謹慎,2017年在倉位較低的情況下也大幅跑贏指數;2018年上半場我們預判了同質化的競爭過程,剛開始時沒有受傷,不過後半場面對情緒泛化、熊市,出現了較大回撤;2019年後佈局機會顯現,尤其是2020年,因爲疫情因素,我們很多佈局的雙擊機會有較好表現,所以2020年整體還是可以的;2021年則相對迴歸正常化。

在這個投資過程中,我們的主線思路越來越清晰,一個是聚焦醫藥,一個是價值策略,還有就是注重研究驅動,我們並不會根據很多信息資源去判斷,主要還是基於自主研究來做判斷,這些核心的思路是不太變的。

問題:青僑陽光如何篩選行業中的好公司,是否有自己獨特的標準?

林偉:我們的研究框架借用了孫子兵法中的一個概念,叫道天地將法。“道”指的是業務本質、商業模式,從底層看它到底如何運行,這是優先於一切的基礎;“將”主要看企業家的胸懷、格局以及執行力等。此外,企業的發展趨勢、競爭格局、企業治理這三點則和天地法相匹配。

進一步分析,到底哪種公司擁有穩定、可持續預期的競爭優勢呢?我們主要從“新、特、強”三維度篩選醫藥領域的好公司。

特即門檻高,很多企業根本找不到門進去,特別容易出隱形冠軍,如控制嚴格的血製品領域;

強即規模效應領域裡市場規模龐大,競爭力強大的龍頭公司,其壁壘很高;

新即新興企業,在一定的窗口期內,擁有不可替代的先發優勢,如互聯網社交公司,過了窗口期後已經固化成壁壘,其他公司再也進不去了。

這就需要不斷佈局新的創新點,所以創新藥行業的攪動很多,這三種類型公司具有長期競爭優勢。特是進不來,強是留不下,新是在新技術跟新趨勢出現初期,看得見看得懂,all in抓住的人特別少,會有巨大的先發優勢,這就是我們說的道。

綜合來看,好的業務基礎,好的企業家,又有很好的賽道和背景,就會有很好的成長動能,在這個研究框架中再具體拆分研究。

問題:青僑陽光的投資風格以及未來的發展規劃?

林偉:青僑陽光的投資風格比較清晰。第一主要聚焦醫藥,我們的本體就是醫藥行業的成長,醫藥行業有多少成長,我們可能就有多少成長;

第二是價值策略研究驅動,在行業專業性和判斷上,可能我們相對行業有超額的地方。從投資角度來說,我們未來的超額收益應該來自於行業的專業性認知領域,偏向於用專業積澱,挖掘代表未來價值的這種雙擊機會。

當下我們的發展戰略也比較清晰,堅持兩條主線,其一,希望在醫藥領域做出一定銳度;其二,堅持以前瞻的視角挖掘未來被認可的價值機會,通過研究創造額外的價值。

問題:投資中如何控制回撤?

林偉:回撤是風險的一部分,並不是全部,我們要去平衡,學會接受合理、可控的回撤,同時在控制回撤時也要考慮錯失機會的風險。

第一步,研究上對風險嚴格控制,對於風險較大的公司,實行一票否決制,這一步篩選非常嚴格,堅持寧缺毋濫的原則。

第二步,研究完建倉時,會持續、分次去加,這樣會有個重複決策的效應。一次決策可能情緒衝動的風險比較大,但如果分成5次6次,情緒衝動的概率就會小很多,這會讓我們變得相對更理性,就是不斷去反思、推敲。

第三步,很多人認爲風控回撤控制是後置,但真正好的回撤控制風險應該是前置,需要提前去預防。但當回撤真正發生時,我們要有一個坦然的心態,對於值得推敲的好公司,在下跌過程中,並不是要拿掉它,反而需要加大它的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