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別惹春瘟上身!專家:11點後禁行房 「養生禁忌」曝光

因應清明節前後的潮溼天氣,很容易會引發春瘟上身。(圖/記者林悅翻攝,下同)

文/許承翰

「清明時節雨紛紛」,每年清明節前後的潮溼天氣是避無可避的。過於乾燥的空氣人體有害,相對的,過於潮溼的空氣也讓人體由內到外都有不適反應。清明節前後溼氣非常重,需要提防溼氣致病。

中醫學認爲,「溼邪」是「六淫」(風、寒、暑、溼、燥、火六種外感病邪的統稱)之一,在人體正氣不足,抵抗下降時,就會成爲致病因素,並侵犯人體導致疾病

陰雨綿綿時或久居霧氣之地,都容易有「溼邪」,外溼表現爲身體沉重、疼痛,尤其是關節伸縮不順,引發腰背病或關節痛內溼則表現爲脾胃不佳,尤其是本身脾胃就不好的人,口淡、食慾下降,胸腹感到很悶,容易發拉肚子功能性腸胃炎發作的情況。

那麼,應該如何提防溼氣致病呢?

要注意保暖,不要吃太寒涼的食物,多吃健脾胃、去溼食物,適當溫補,讓溼氣隨大小便外排陰雨天、溼氣大時不要常開窗,但還是要通風。注意室內的抽風和除溼。不要久居潮溼之地,也不要在潮溼的地方工作。即使衣服難幹,也不要勉強穿不幹的衣服,要多出外曬太陽,適當運動。

• 注意肝、肺保養

在清明時節,還要注意肝和肺的保養。春天本來就是瘟疫易發期,可以說年年都會有傳染性疾病的發生,只不過侵害程度不同而已,比如感冒,可以說人們每天都在受着感冒病毒的傳染,世上每天都會有很多人患有感冒,只是由於死亡率低,所以人們不怕。

▲想要預防疾病上身,要注意保暖,不要吃太寒涼的食物,室內保持通風且不要太晚行房。(圖/pakutaso)

一旦肝炎、霍亂等出現,人們才感到恐怖起來。事實上,根本不用太恐慌,保持一種正確的心態,對抵抗疾病反而有利。因爲「春瘟」並不是今天才有的,而是自古以來就存在的。古人的養生之道在於順應四時使身體的精、氣、神充盈,認爲這樣便可抵禦各種疾病的侵害。

而現在社會中,卻有很多病症易發生在青壯年人。如結核病、德國麻疹、麻疹、腎衰竭糖尿病花粉過敏等,這是爲什麼呢?其實很簡單,因爲現在的青壯年並不「年輕」也不「強壯」,身體是極其虛弱的。

現在的年輕人不注重養生學,他們的生活不是工作壓力大、強度大,便是生活起居不節制、沒有規律。這樣容易使身體機能過早衰退,只留下一個青春空殼,而其真實的體質早已衰老了。這樣的「青春」當然不堪疾病一擊了。所以說加強鍛鍊,增強身體水準,提高機體免疫能力對預防疾病有着重要的意義。

• 切忌子後行房

詩云「春宵一刻值千金」,相愛的人們對溫馨的春夜分外珍惜,總是想盡辦法創造一個溫柔寧靜的氣氛,然後共渡愛河。但是,在《修齡要旨》中有云:「切忌子後行房,陽方生而頓滅之,一度傷於百度。大怒交合成癰疽,疲勞人房,虛損少子,觸犯陰陽禁忌,不惟父母受傷,生子亦不仁不孝。」便是告誡人們不可在夜裡十一點以後性交

古人認爲子時以後進行房事,會損傷體內剛剛生長的陽氣,對身體有很大損害,並且認爲這種損害相當於一百次性生活對身體的損害。從現代生活來考慮,熬夜太晚,往往會影響第二天的精力,所以熬夜也是不可取的。

並且人的深層睡眠時間一般都在下半夜,所以熬夜太晚也會擾亂人的生物鐘,造成神經功能紊亂。由此看來,在如此美妙的春夜也不宜熬得太晚,尤其是性生活,最好不要安排在後半夜。

本文摘自《跟着節氣養生》/許承翰(食療及藥補專家)/崧燁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