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名人堂】洪惠風/1953年火車為主的蜜月環島

1953年父母結婚時,申請到兩本免費的軍警火車票,穿着軍服(不穿軍服不能使用免費車票),做了一趟火車爲主的環島蜜月旅行,去了阿里山,更搭火車(加上轉車)去了日月潭。

母親是那時罕見的女性婦產科醫師,唸的是國立大學醫學系,爲了訓練的環境,翻山越嶺跨省考上引進美式醫學訓練的上海總醫院,之後跟着國防醫學院1949年到了臺灣,1953年與同在國防醫學院外科的父親結婚。

那時離228沒有多遠,國語沒那麼普遍,也還沒有柴油火車頭。

小時候坐車速很慢的蒸汽頭火車,煙霧吹到後方時,前面車廂就可以開窗透氣,但後方車廂就算炎熱擁擠,由於有前方吹來的煤煙,窗戶只能留個小縫;但不管前後車廂,進山洞一定要迅速確實地關窗,因爲山洞裡充斥着排不出去的煙霧,要是窗戶關得不夠快,煤煙灌進來,輕則讓人咳嗽不止,嚴重時臉跟衣服都會燻黑。

在這個背景之下,母親就這樣塗着紅紅的指甲油,穿着很少上身的軍服,搭着蒸汽火車度蜜月去了。不過,他們的蜜月不像蜜月,更像是全臺軍醫院大視察:第一站沒去景點,卻去了臺中二總院外科,護理人員發現母親違反進開刀房的規則,七手八腳地用乙醚洗淨她指甲。

接着去日月潭,火車至二水,母親文字記着:「當夜住在二水的小旅社。榻榻米的一間房,木板隔間能見鄰房小電燈光,近處發電廠的機械聲不斷傳入。天色未明,即離二水改乘臺糖小火車及公車趕到日月潭。住入日月潭旅社後,僱到小舟,泛舟湖面,周遊光華島、九族村,神清氣爽。小火車狹軌未運臺糖作物,偶然載工人及旅客,以實用爲主,少有裝潢。」

母親搭火車去日月潭的紀錄讓我大吃一驚,查書才發現原本集集線火車是要到日月潭的,關東大地震後因經費物料的問題才停止修建;至於臺糖小火車,則是夏威夷運咖啡小火車的靈感。

水火同源後他們去了嘉義,在嘉義軍醫院遇到脾臟破裂的急診病患,父親被徵召參加急診手術救人,母親則去車站等去阿里山的火車票。母親記錄着:「該線爲一特殊登山車,一天上山,一天下山,並由天候決定行駛時間。到阿里山,暑氣全消,住入阿里山賓館,全館只有旅客三人。氣溫低,夜間需生火爐取暖。當我們徘徊在鐵道近處,發現一輛運原木火車正待啓程上山,我們跳上火車頭與司機同坐,向未知目的駛行,達隧道前自行跳落走回程。」

他們去了臺南、高雄、屏東、枋寮,出車站時被尉級軍官敬禮糾正,因爲母親少穿軍服,衣領軍種與階級金屬章左右釘反了卻不自知。

之後先去四重溪溫泉,再坐黃牛卡車到達知本。當晚霞斜照,找了半天找到在臺東臺糖醫院任職的朋友家,喜極相擁,但當晚就接到臺北朋友的電話,說發生「流產後炎症」,希望母親儘快回家。於是,第二天早上,他們搭火車到花蓮,再兼程趕回臺北,蜜月旅行就此結束。

一生一次的蜜月旅行,不停被打斷,在那個醫療匱乏、聯絡不易的年代,走到哪裡都會被召喚,不是父親,就是母親,甚至兩人還得提前趕回工作崗位。也許,這樣的旅程,也正好凸顯了那個時代醫師的使命感與天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