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名人堂】曾詩琴/黃鸝

黃鸝。今日登場/曾詩琴

中學時候,坐在教室裡往窗外神遊,常看到亮麗如花瓣的黃鸝,在成列的木麻黃樹上穿梭嬉戲,在樹與樹之間躍動如音符,沉悶無趣的中學生活突然有了不爲人知的小秘密,黃鸝爲我展現一種自由飛行的姿態,總忘神追蹤,想隨着牠一起消失在遠方的濃蔭裡。

黃鸝全身鮮黃,粉紅色嘴喙,頭部繫着一條黑色眼罩,兩側羽翼和尾巴呈現黑色。黃黑相間的羽色特別顯目,於林間活潑飛行躍動,像雨林繁密繽紛的縮影。鳴叫聲猶如笛子或某種樂器動聽,易於辨識。

多年以後,回到熱帶,早晨陽光隱約落在惺忪的大地,空氣裡仍留住夜晚的沁涼與溫馴。媽媽扶着助步器,繞着院子走一走,看看鄰居動向,眺望前方大樹。然後坐在前院吃早餐,注意小鳥的動向。

媽媽喜歡看鳥,有次偶然外出,瞥見天空掠過一大羣鳥,滿天飛盛況烙下難忘印象,不斷複述當天鳥況。自此常常搬了椅子坐在庭院等待鳥羣。

屋子前方種有兩棵比人高的桑樹,疏密有致的枝葉讓日光棲停,葉子透着光露出細緻的葉脈,光斑深淺不一,形成燦然的微小風景。桑樹結了累累紅色、黑色果實,吸引許多小鳥啁啾覓食。那也是我們目光停歇之地,幫忙關注小鳥是否前來,好讓媽媽賞鳥,在幾乎足不出戶的生活,至少目光能夠隨着小鳥於電纜、屋檐或枝枒上溜達。

早餐吃着吃着,媽媽突然指了指層層掩映的枝葉間,說鳥來了。今日上門食客是黃鸝,羽翼彷彿沾染晨光,在枝枒間鳴叫,然後另一隻隨之而來。成對黃鸝總是形影不離,從隔壁空地的雨樹飛過來,濃密樹冠如撐開傘面,庇護飛禽走獸,承接天地悲喜。那塊空地本有兩戶高腳木屋,分別住着印度和華人家庭。而今老鄰居搬遷,木屋剷掉,變成附近清真寺的停車場,也成了許多小鳥的集散地。

一清晨,天未亮即外出,覓得一處幽靜社區,適合來回跑步。瞥見一棵不知名的樹上,聚集十數只黃鸝,不斷鳴叫,如讚頌早晨的前奏曲,天空瞬間曙光乍現。

年少時候與黃鸝邂逅,中年以後再度遇上。原來黃鸝一直都在,銜着晨光而至,爲多年前消失於遠方的孩子捻亮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