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先想像國家鐵道博物館!臺北機廠天車「機械時代的失物招領」展覽開跑
▲搶先想像未來的「國家鐵道博物館」,臺北機廠「機械時代的失物招領」展覽8/24開跑。(圖/記者林育綾攝)
記者林育綾/臺北報導
臺北機廠原址即將轉型爲2026年亞洲最大「國家鐵道博物館」,日前文化部正式成立籌備處,而8/24至9/8日將搶先舉行「機械時代的失物招領」展覽,是一個以臺北機廠「露天吊車臺」爲主要基地的創作計劃,由實踐大學漆志剛老師策展,開啓民衆對鐵道博物館的未來想像!
▲國定古蹟「臺北機廠」將轉型爲「國家鐵道博物館」(圖/原臺北機廠總辦公室入口,文化部提供)
臺北機廠於1935年落成,2012年底遷址到桃園富岡基地後,原址的臺北機廠則停止運作閒置,在社會各界不斷的努力下,2015年4月公告爲「國定古蹟」,並在2017年啓動活化轉型計劃,預計在2026年成爲亞洲最大「活的」國家鐵道博物館!
這座未來的國家鐵道博物館經歷了「全區整備」,在今年6月修復工程正式啓動,不過這座佇立在臺北市中心80多年的臺北機廠,要如何從過去的「工廠」轉型爲與生活相連的「博物館園區」,備受各界關注和期盼。
▲「機械時代的失物招領」由實踐大學漆志剛老師團隊策展,讓民衆搶先想像未來的「國家鐵道博物館」。(圖/文化部題供)
「機械時代的失物招領」由實踐大學漆志剛老師團隊策展,以開放式的展覽架構,邀請社會大衆透過現地探索、論壇與投稿,與專業團隊共同參與對臺北機廠的討論,開展對於國家鐵道博物館的願景。
此次策展計劃集結臺灣、美國、日本6組空間創作者,找尋臺北機廠專屬的物件,以考古學的概念,將臺北機廠過往故事一層一層揭露開來。
▲▼臺北機廠「機械時代的失物招領」展覽,打開民衆對於鐵道博物館的未來想像。(圖/記者林育綾攝)
大小相當於2/3個大安森林公園的臺北機廠,正是這列嶼中最重要的大型機械島。如何讓這曾經見證臺灣歷史的鐵道地景與都市生活接軌,並形塑都市邁向未來的文化空間,正是展覽的設計課題。
透過建築師觀察發掘出6種臺北機廠的「元素」,如維修車廂的坑道、建築地基、軌道與吊運重物的天車、基地尺度、植物與水、與大型機具等,設計團隊除了以層次的概念,思考它們彼此間的互動關係,並將這些「元素」轉化成人們在場域中的感受與經驗。
▲臺北機廠「機械時代的失物招領」展覽啓動,文化部主秘陳登欽(左4)、策展人漆志剛(左5)及設計團隊合影。(圖/文化部提供)
「機械時代的失物招領」將臺北機廠理解爲——許多不同層次的時間與物件,交疊而成的動態系統,並思考其如何與新加入的機能融合,使過去的歷史古蹟與未來的博物館計劃交會,產生創造性閱讀,讓設計跨越重述已知的過去,啓動臺北機廠各種關係之間的系統性更新。
▲「臺北機廠」西露天吊車臺連結各廠房運輸功能。(圖/文化部提供)
▲「臺北機廠」西露天吊車臺舊有設施。(圖/文化部提供)
展覽將於明(24)日在國家鐵道博物館籌備處開展,期間將舉辦系列活動,包含「設計論壇」、「專家導覽:重新想像臺北機廠」、「臺北機廠現地探索」、「徵件活動:西露天吊車臺的一百種想像」,期待透過民衆的參與,一起提出未來鐵道博物館的各種可能。詳細資訊請上活動網站及臉書專頁查詢。
機械時代的失物招領展覽時間:2019/08/24 - 2019/09/08 展覽地點:臺北機廠大禮堂展覽地址:臺北市信義區市民大道五段50號 主辦單位:文化部 策展單位:大氣設計(Jr.Gang建築研究室) 策展人: 實踐大學建築設計學系助理教授 漆志剛 Jr-Gang Chi
相關新聞⋯⋯
活的「國家鐵道博物館」籌備處正式成立!2026年將成亞洲最大
打造2026亞洲最大「活的鐵道博物館」 臺北機廠修復工程啓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