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灘低空經濟藍海 院士專家齊聚深圳

8月2日,深圳市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大會召開,釋放出一系列積極培育低空經濟發展的強烈信號。同日,2024數字低空大會在深圳召開,來自民用航空領域、無線電領域、ICT領域和低空應用領域的專家學者齊聚深圳,爲更高質量推動低空經濟發展展開探討交流。

一日兩場大會,全國院士專家齊聚,正是深圳低空經濟產業蓬勃發展、產學研鏈條不斷延伸的縮影。低空經濟作爲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新質生產力的代表,正逐漸變爲觸手可及的現實,賦能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成爲全球範圍內極具活力和發展潛力的新興領域。業內專家認爲,深圳以政策先行引領,築牢數字底座,拓展應用場景,爲低空經濟市場發展提供持續動力。

築牢政策底座

推動“管控”向“管服”轉變

產業落地,政策先行。從聚焦產業引培、技術創新的《深圳市低空經濟產業創新發展實施方案(2022—2025年)》,到全國首部低空經濟立法——《深圳經濟特區低空經濟產業促進條例》出臺,深圳在頂層設計、政策佈局上持續發力。

“作爲較早推行細則的城市,深圳較好解決了政策文件存在的重疊、交叉問題,爲低空經濟產業指明瞭工作方向。”中國聯通科技創新部總經理馬紅兵說。

政策引領下,深圳低空經濟蓬勃發展。截至2024年6月,深圳已建成低空起降點249個、開通無人機航線207條,上半年,深圳低空載貨、載人無人機飛行量全國領先。

業內專家認爲,隨着低空飛行量的大幅增加,對監管、技術提出了新要求。“在監管層面,如何由過往管控模式,向以客戶、業務爲中心的‘管服’模式轉變,是現階段需要思考的問題。”馬紅兵說。

以最具代表的無人機領域爲例,深圳市城市交通規劃設計研究中心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黎曦談到,“無人機運輸全生命週期中,30%的成本是後臺監管成本。未來深圳市低空飛行器數量將達到現有十倍甚至幾十倍的量級,超過民航飛機總量,建立自動化、智慧化、無人化的管控和服務體系是首要訴求。”

黎曦認爲,空管平臺應充分發揮服務職能,通過建立基於規則的自動審批、自動授權機制,以及小時級的飛行預約、秒級的飛行響應服務體系,保障低空飛行運營效率,促進行業降本增效。

技術持續突破

“通感一體”守護低空安全

一架無人機從順利起飛到安全降落,哪些技術難題需要攻克?

除了起降站、能源站等必備基礎設施以外,一經起飛就“看不見、叫不到”的無人飛行器在飛行過程中更多面臨着航路選擇、安全等方面挑戰,例如城市中樹木、建築等複雜環境如何規避,人羣密集的地方頻率干擾如何克服,如何避免互相之間沒有通訊的飛行器意外相撞等。

中國民用航空局原副局長李健表示,低空航空器既要具備自主感知能力,能夠實時感知周圍的氣象、障礙等複雜環境,又要能夠智能決策、優化路線、調整參數,具備遠程數據傳輸、共享以及緊急管控等網絡體系,這對未來信息技術及相關基礎設施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正因如此,低空經濟呼喚一個統一的數字基礎設施。”粵港澳大灣區數字經濟研究院(IDEA)創院理事長沈向洋指出。當前,我國尚未建立無人航空器一體化綜合管理服務平臺,在深圳市政府支持下,IDEA研究院在深圳市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大會上發佈的低空智能融合系統(SILAS),正在填補這方面的空白。

SILAS突破傳統網格化空域計算瓶頸,彙集深圳全市空域的全因素數據,利用低空大模型推演,打造設施網、空聯網、航路網和服務網“四張網”,首次實現市域級低空空域、異構低空飛行器、複雜業務形態、規模化低空飛行的安全高效的管理和服務,並具備支持深圳所有同時在空合作飛行器的能力。

其中,具備着低空通信和感知功能的“空聯網”是低空安全的最大基礎。“與較爲成熟的5G通信技術相比,目前更大的問題在感知層面:誰進來、誰不進來,網絡是難以知道的。”鵬城實驗室移動通信技術研究所所長陶小峰說。

“通信的數值速率和通感的感知能力之間存在一個折中的問題,高的感知精度和低通信干擾二者不可兼得。”陶小峰說。爲確保感知精度,對通信的影響在多大程度下是合理的?在通信有一定小幅損失的情況下,怎樣進一步的提高感知距離、感知分辨率?其中個別關鍵技術難題有待突破。

拓展服務場景

助推技術創新,形成應用鏈條

世界無人機看中國,中國無人機看深圳。據深圳市無人機行業協會統計,截至2023年底,深圳實際運行的無人機產業鏈上企業達1730家,去年產值近千億元,佔全國六成。深圳已經形成集無人機研發、製造、應用、服務等於一體的完備低空經濟產業鏈,低空製造領域,“不出深圳,就能造出一架無人機”已成現實。

“未來幾年,我國快遞包裹數量可能會達到每日10億件,預計到2040年,無人機配送可能會佔當日包裹投遞量的30%,順豐、京東、美團對無人機的需求將達到百萬架,低空物流市場前景廣闊。”深圳市無人機行業協會會長楊金才介紹。目前,美團無人機已完成了對深圳人才公園、深圳世界之窗等地標的服務覆蓋,並在深圳建成全國首個無人機遠程運行管理中心和無人機智能製造中心,形成了完整的商業閉環。

楊金才建議,全國各地大力發展低空經濟的思路需要因地制宜,結合市場化制定發展策略。“除了物流行業以外,深圳各區可通過招標的方式,鼓勵無人機服務供應商參與城市的應急救援和日常安全防範,在城市巡檢方面充分發揮科技優勢,助推企業技術創新、產品創新,形成應用鏈條。”

深圳低空經濟應用場景在航空製造、飛行服務、低空物流、旅遊、農業、應急等多領域廣泛落地。“所有場景中,尤其需要關注的是面向大衆的低空運營場景,只有培育廣泛的低空消費習慣,形成規模效應,才能真正爲低空經濟市場發展提供持續動力。”李健說。(南方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