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救苑裡藺草「斷炊」 苗縣府計劃明年加碼補助

種植藺草無法機械插秧耕種收割期得靠人工一刀一刀割下,十分辛勞。(新復社區提供/巫靜婷苗栗傳真)

苗栗苑裡傳承藺草文化,藺草工藝品精緻典雅、價值高,圖爲劉蔡腰編織的藺草草帽。(巫靜婷攝)

苗栗縣政府重振藺編風華,去年首創全國辦理苑裡稻田轉作藺草補助,每公頃可申報2萬5000元,還是難敵全人工農事過於辛勞,缺工嚴重,藺草總種植面積再跌至1公頃,市場供需比嚴重不足,引起在地藺草推廣師憂心,過完明年藺草恐怕「斷炊」,沒草可用打擊工藝傳承。

挽救藺草特色產業農業處明年預計加碼補助,以簽署契作農戶對象,有望翻倍至5萬元,農業處長陳錦俊表示,補助勢在必行,但金額尚未確定,走完預算程序會籤核加碼併發出公告,將事先請農民到苑裡鎮農會登記種植面積,以免縣府盲目加碼,造成農民一窩蜂搶種,破壞市場供需,縣府會盡力輔導

長期推廣藺草文創的新復社區,樂見縣府正視藺草缺工問題,卻也點出光是加碼補助,無法有效吸引年輕世代傳承,里長三川指出,社區藺草班爲推廣工藝,種有約3釐地藺草田自給自足,種藺草看天吃飯,收割期最怕下雨,也因爲沒有機械輔助,收割藺草只能人工一刀一刀割,非常辛苦。

鄭三川表示,班內種藺草的人都高齡60、70歲,體力有限,種植面積不可能多,除了加碼補助,縣府更應想辦法引起青壯年對藺草的興趣,進而輔導他們投入播種、復興產業,否則大多數人還是會選擇種水稻,可以機械化,農事也相對單純輕鬆。

臺灣藺草學會理事長黃增楨則「樂觀其成」,他表示,種植藺草無法用機械插秧耕種,收割後的藺草還得陽光曝曬1至2周,人工作業繁複,提高藺草工藝品製作成本,縣府鼓勵產業,給予更多契作補助,當然是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