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基礎建設臺北市僅分到20億元 國發會出面說明原因

國發會針對前瞻基礎建設分配迴應。(圖/記者邱倢芯攝)

記者餘弦妙/臺北報導

臺北市柯文哲今(27)日指出,前瞻基礎建設計劃臺北市僅拿到20億元,對此,國家發展委員會也迴應,臺北市財政狀況較佳,財力級次屬於第一級,且基礎建設完善率也是六都之冠,因此在前瞻基礎建設計劃獲配經費較少。

日前行政院長蘇貞昌南下爲高雄市長候選人陳其邁助選時,宣佈覈定高雄4000億元投資及補助案,這讓新北市長侯友宜直喊「好羨慕」,這也讓六都統籌分配稅遭到外界討論,其中拿到最多的就是臺北市437億元。

對此,柯文哲今天也表示,臺北市看似拿最多,但其實在前瞻計劃第一期4200億中,北市府僅拿20億元;對此,國發會也特別發出聲明迴應,除了中央推動計劃外,地方執行計劃都需有配合款。臺北市財政狀況較佳,財力級次屬於第一級,依據「中央對直轄市及縣(市)政府補助辦法規定,僅捷運系統及鐵路立體化中央纔會提供補助,其他建設均無補助。

國發會說,目前臺北市的鐵路都已地下化,捷運路網已大致完成領先其他各縣市,,中央均有補助;另外,像外界關心全臺高中以下學校冷氣政策,臺北市也已裝設完成,基礎設施相對其他縣市完善,因此前瞻基礎建設計劃獲配經費較少。

此外,臺北市政府提出臺北捷運環狀線北環段及南環段、翡翠水管工程文化生活圈建設、整建長照衛福據點及建置校園智慧網路等重要計劃,均已納入前瞻基礎建設計劃。

國發會強調,「前瞻基礎建設計劃」中,除重大專案計劃之外,包括水環境數位及城鄉建設等3類建設項目,執行方式均屬競爭機制,採取公開透明的評選機制,只要縣市精選能夠突顯計劃效益案例,透過公平競爭方式,中央都會給予支持,不會獨厚某一縣市與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