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7個月逆勢增7.2%!塑料製品出口回暖,原因有哪些

在中國出口復甦的當下,於2023年呈現下降趨勢的塑料製品轉負爲正,並在今年始終保持較快的穩定增長——海關數據顯示,按美元計,今年前7個月,和服裝、箱包、鞋靴、陶瓷這些勞動密集型產業同期均出現下降不同,塑料製品出口同比增長了7.2%。

逆勢增長的動因何在?

從業內人士的直觀感受而言,全球塑料行業的整體需求今年仍然低迷,並沒有明顯復甦的動力。事實上,塑料原材料價格持續下降,一定程度上也佐證了需求的相對不足。然而,隨着中國塑料製造業全球化佈局的加速,以及歐美對再生塑料使用的相關立法明確落地,塑料製品出口的趨勢不乏新的變化和機遇。大量靈活應變的中小微外貿企業,也在創新轉型中努力捕捉着全球商機。

全球化佈局和再生商機

“塑料製品對東南亞的出口今年應該增加得比較明顯。”青合循環經濟與碳中和研究院院長蔣南青告訴第一財經,全球塑料的主要產能目前仍然在中國,隨着時間的累積,塑料的整體用量和產能是在不斷增加的,“比如現在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電池的大部分都是塑料製品,也會隨着汽車產量的發展有所增加”。在這個基礎上,疊加考慮產業鏈配套、關稅和成本等問題,中國的塑料製造業近年來加快了全球化的佈局,產能溢出效應也加大了對東南亞等地的出口。

根據公開資料,海關總署的塑料製品包括初級形狀的聚合物、‌廢碎料及下腳料、‌半製品以及製成品。‌塑料製品的種類繁多,‌包括但不限於塑料袋、‌塑料容器、‌塑料薄膜、‌塑料管道和塑料板材等,廣泛應用於食品包裝、‌化妝品包裝、‌醫藥包裝、‌建築排水、‌電力通訊等多個領域。

蔣南青提出,服裝業大量使用的化纖產品,比如滌綸、氨綸等也都屬於塑料製品,這些產品在中國的產量位居全球之首,並在此基礎上發展出了再生化纖行業。近年來,不少中國企業將目光投向了東南亞等地,以構建更全球化的市場以及更大的塑料再生設備和原材料供應鏈。越來越多的企業不再依賴單純的出口貿易,而是在區域間形成了供應鏈端更深層的交流與合作,試圖在原材料、中間品和成品領域把握住自身的優勢。

與此同時,原本以國內或歐美市場爲主的中國塑料日用品企業也在加大力度開拓新興市場。

根據廈門海關7月發佈的數據,作爲傳統的塑料製品生產大省,福建衆多家居日用、塑料包材等加工製造企業正大踏步走向國際市場。今年前5個月,福建省出口塑料製品214.4億元,同比增長41.5%,出口值列全國第五位。其中,東盟作爲福建塑料製品出口第一大市場,同比增長102.9%,佔同期福建省塑料製品出口總值的39%;同期,對美國、歐盟分別出口分別增長9.5%、20%;對共建“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出口同比增長66.1%。

中國塑協塑料再生利用專委會常務副會長範育順本身也是塑料行業的企業主。疫情期間,他關掉了國內的工廠,赴日本建立了特種塑料工廠。他對第一財經表示,自從2018年中國禁止洋垃圾進口後,行業內大部分企業都加快了“走出去”的步伐。隨着國際消費市場可持續理念的滲透,以及歐美對於再生塑料使用的立法明確落地,添加了一定比例再生料的塑料製品存在很大的發展前景。他自去年開始佈局,今年這類添加了再生料的塑料製品對歐美的出口大幅增加。而海外工廠所需要的塑料原材料,仍然主要從中國出口。

在蔣南青看來,目前,核心的塑料再生技術和成熟的工人主要還在國內,這部分“很難轉出去”,這也意味着,東南亞和“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等地對於中國塑料製造的採購需求還將繼續加大。

中小微外貿人主動尋增量

除了中大型設備或原料製造企業加快全球化佈局,大量塑料製成品的中小微外貿人,也在依然嚴峻的經濟形勢中,通過在貿易方式、供應鏈管理等多方面的轉型調整,努力尋找增量。

慈溪市華盈雨具有限公司總經理孫順利因爲足夠快的反應速度意外搭上了奧運經濟的“末班車”。

一般來說,奧運的相關訂單在開幕前就已交付完成,沒想到奧運會召開半途,訂單還在持續,臨時性和緊急性極大考驗着中國外貿人的靈活性。7月29日,法國的一名採購商在阿里國際站上向孫順利他們發起詢盤,說要採購6000件雨衣,“要得特別急”。經過溝通後瞭解,這批雨衣將用於巴黎奧運會。

“我們配合得很積極,立刻發去了圖片、數據和表格式的報價,並提供歐盟環保的相關證書。待他們認可後,就馬上開始制定訂單。”孫順利告訴第一財經,當時對方在付款上還出現了一些問題,一直到第三天才付款成功,但爲了不影響發貨進度,他們在第二天下午就開始發貨了,並且選擇了國際站的半托管模式,僅用了6天就將這批雨衣及時送到了奧運會的現場。

不管是對方在沒有拿到樣品時就敲定了訂單,還是孫順利他們在沒有拿到付款時就提前發出了貨物,這樣的速度基於雙方彼此的信任,而這種信任離不開大數據的支持和中國跨境電商平臺的背書,“他們也對比過十多家企業,最後從雨衣的材質、厚度、環保要求以及價格和現貨量來綜合考慮,最終選擇了我們”。

在疫情期間選擇轉戰跨境電商的孫順利,最近剛剛開始嘗試平臺今年剛推出的半托管模式,包含了門到門的物流履約,“半托管剛做2個月,沒想到趕上了奧運”。在他的感受裡,經歷了疫情期間的低谷後,雨衣的外貿需求從去年開始呈現回暖趨勢,加上他們在線上發力,預計今年的出口訂單將同比去年增長10%以上。

東莞創彩包裝材料有限公司負責人蔡梅玉也是近年來剛剛邁開內外貿兩條腿走路的外貿人。做了15年的內銷市場,他們因去年上半年銷量的大幅收縮而開始主動轉型做跨境電商,“我們的體感是國外市場比國內好做,空間也大了很多”。

從最開始以歐美市場爲主,到逐步把重點轉向周邊國家,蔡梅玉他們正在藉助跨境電商平臺和線下參展來打開更多元的市場。“目前的線上獲客主要依靠國際站,接下來會嘗試開發社交媒體”。在營銷模式的創新之外,他們也在努力優化供應鏈的運營和管理。蔡梅玉說,近年來人工成本持續加大,公司通過更多的數字化改造有效降低了人力成本,從接單、進原料開始,都是“一袋一碼”,不僅可以更好地控制庫存,也可以降低對人工的依賴。目前,在工廠產能不變的前提下,工廠的員工數量降低了20%以上。

與此同時,他們還在產品的研發端發力。對於塑料製品而言,應用端可研發的空間並不算大,但“儘可能比同行做得好一些,想得超前一些”。看準市場上對於可回收和可降解產品的需求,他們在可持續產品的研發已做了8年,“一開始在消費端,尤其是國內市場的需求並不給力,但現在歐洲一些國家都在陸續出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