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署增建38座地震站 高雄、臺中地震預警「10秒縮短爲7秒」
▲交通部長陳世凱出席立法院交通委員會業務報告。(圖/記者李姿慧攝)
記者蔡亞樺/臺北報導
臺灣地震頻繁,中央氣象署統計,0403花蓮強震發生後,截至10月14日主震加餘震總計有1715起。交通部長陳世凱今赴立法院業務報告,氣象署今年、明年將完成高雄市及臺中市客製化地震預警系統,目前預警時間是地震發生後10秒收到細胞簡訊,將縮短爲7秒。
陳世凱報告,氣象署爲強化災害預警和氣象預報能力,持續建置先進氣象觀測及遙測設備、引進先進運算能力,發展AI氣象應用,2023年已完成第6代高速運算電腦系統建置,提升區域模式水平解析度由原3公里至1公里,及颱風路徑預報每年提升2%。
陳世凱表示,氣象署正申辦「數值天氣測報高速運算電腦建設計劃」,以加速發展人工智慧氣象應用,建立新世代氣象測報模式;並以全球模式天氣預報準確度提升6%,區域模式颱風路徑120小時預報,準確度提升至12%爲目標。
陳世凱進一步表示,氣象署提供氣象短時、小區域預報,將持續精緻化鄉鎮天氣警特報;另將導入機器學習技術,預計2028年完成臺灣高解析度格點溫度及雨量月季預報產品。
爲強化強震即時警報,氣象署指出,今年增建38座地震站,共計達632站,加密站網並增進傳輸處理效率;今年完成高雄市都會區客製化地震預警系統,預計明年完成臺中市客製化地震預警系統,地震預警時效由10秒縮短至7秒,地震預警盲區由35公里縮小至25公里。
氣象署表示,預計2028年完成臺灣南部海域舖設200公里長海纜,並於海纜沿線設置3座海底地震觀測站,提供臺灣西南部沿海地震預警14秒、海嘯預警30分鐘的應變時間,提升馬尼拉海溝所引發地震海嘯的預警。
陳世凱說,氣象署正積極研發應用AI技術縮短地震通報時間,透過AI技術提升識別P波與預估震度的準確性,將有助於強震即時警報系統在早期階段即發出警報,進而縮短通報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