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遷急又猛 學者倡議《溫管法》大修成《氣候變遷行動法》

聯合國氣候變遷專家小組近日發佈「氣候變遷2022:衝擊、調適及脆弱度」評估報告。(照片來源:洪申翰辦公室提供)

聯合國氣候變遷專家小組近日發佈「氣候變遷2022:衝擊、調適及脆弱度」評估報告,指氣候變遷影響比預期嚴重。中研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許晃雄表示,全球若達不到2050淨零排放,暖化可能高達攝氏2.5度,呼籲政府訂定《氣候變遷行動法》,完備碳定價法規,協助產業低碳轉型,並將淨零路徑納入各部會政策。

聯合國氣候變遷專家小組(IPCC)第二工作小組於本週發佈第6次評估報告《氣候變遷2022:衝擊、調適及脆弱度》;內容指出,氣候變遷的影響比預期的更加廣泛且嚴重,全球升溫每增加攝氏0.1度,氣候變遷風險將隨之攀升,儘速啓動調適行動至關重要。對此,民進黨立委洪申翰今邀集學者專家召開記者會提出倡議。

洪申翰指出,今年恰逢臺灣「國家氣候變遷調適行動計劃」第二期的最後1年,明年將提出第3期計劃。然而,過去臺灣氣候變遷調適治理缺少長期穩定的科學研究投入,且未發展「衝擊評估」與「風險分析」,導致各部會行動計劃迴應氣候風險成效不明;同時,環保署作爲主管機關,也缺乏協調指揮的管考機制。

洪申翰說,應透過《溫管法》修法,將主責歸回到國發會,且明定基金一定比例用於調適,以確保減碳與調適能夠並重。尤其,臺灣氣候變遷推估資訊與調適知識平臺的專職研究人力、投入氣候變遷科學研究的資源和經費,與國際相比嚴重不足,建議整合政府目前的研究資源,成立國家級氣候變遷科學研究專責機構,投入更多的人力及經費,發展臺灣在地尺度的衝擊評估與風險分析。

中研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許晃雄表示,去年IPCC第一工作小組發佈「氣候變遷物理科學」第6次評估報告,內容指出無論如何快速與深度減排,攝氏1.5度暖化已是現在進行式,且未來若達不到2050淨零排放,暖化更可能高達攝氏2.5度。

「全球炙熱化的衝擊已是無法避免,除了急速與深度減排,更需具體的調適作爲。」許晃雄說,第二工作小組的「衝擊、調適及脆弱度」報告評估,指出旱期延長將導致全球一半的人口每年面臨至少1個月的水資源短缺,要能做到有效調適,物理科學及衝擊評估不可偏廢。

德國氣候服務中心科學家黃若亭指出,臺灣需要關注這次報告提到高溫及熱浪對健康風險的影響,高溫也降低生產力進而影響GDP,政府未來勢必要把淨零、調適、減災、永續指標等政策進行整合。建議可思考成立專責的氣候科研機構,穩定產出具公信力的研究成果,讓各方利害關係人可藉此規劃、執行調適行動。

臺灣環境規劃協會理事長趙家緯表示,​本次的衝擊與調適報告,除了警示增溫超過1.5度時,全球經濟衝擊將比2009年金融危機、新冠疫情更爲顯著外,也指出各國現行調適策略中,多有「不當調適」的作爲,存在顯著的調適鴻溝。

趙家緯認爲,臺灣應掌握新一期國家氣候調適方案與溫管法修法的機會之窗,盤點這10年間國家調適計劃及方案所存有的不當調適及調適鴻溝,透過修法新增調適專章,建構完整治理體制,才能編列充足預算因應氣候風險。

洪申翰、許晃雄等人也呼籲,蔡政府應儘速將《溫管法》大修成《氣候變遷行動法》,達成國際淨零路徑;完備臺灣碳定價法規並儘速執行,以接軌歐盟及國際碳關稅。同時,也應提出具體方案協助產業低碳轉型,研議臺灣實施碳邊境調整機制,而淨零路徑也該納入各部會政策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