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創業者 屠龍少年終成龍
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
一
英年早逝的英國記者喬治·奧威爾離世六十多年後,美國記者艾瑪·拉金在重走奧威爾的緬甸之路後,出版了《在緬甸尋找喬治·奧威爾》一書。被稱爲“一代人的冷峻良知”的奧威爾的經典作品仍是《動物莊園》和《1984》,令艾瑪沒想到的是,她在這本緬懷和思考的書中寫下的一個傳說故事,卻意外地更廣爲人知,知名度遠超兩位作者。屠龍少年終成惡龍,這樣有着童話底蘊和深刻寓意的故事,精彩地解讀了“凝視深淵過久,深淵將回以凝視”。1992年,著名的南巡講話之後,國務院修改和廢止了400多份約束經商的文件,“下海”一詞廣爲流傳。根據人事部統計,僅在當年,辭官下海者達12萬人,不辭官而投身商海的人,更是超過1000萬。潘石屹、許家印、馮侖等先行者,當年的創業故事被反覆提及,但相較於涌現的大批富豪和企業家而言,對人們影響更深的是,自此之後,賺錢無罪,發財有理。“一生常恥爲身謀”從此遠去,被仰望的造富神話,此起彼伏。
二
儘管遍地搖旗下海創業,但造車這件事,還沒幾個人敢碰,畢竟當時私家車如同鳳毛麟角,技術人才設備樣樣都缺,且投資巨大回報週期漫長,實在是一樣不被看好的生意。商人更願意把精力放在人們的剛需上,那個年代,也不過剛剛解決了“衣食住行”的前兩樣,而順序的第三位,足以掏空一家人的積蓄。那時一汽-大衆剛剛成立一年,第一輛捷達(參數丨圖片)A2才組裝下線,而早在1985年成立的上汽大衆,已經生產出了第10萬輛桑塔納。民營造車先出頭的是力帆的尹明善,在1992年不顧所有人反對投資20萬元,開始了摩托車事業。20萬元在當時是什麼概念?那一年居民人均收入爲3773元。可惜後浪來得太快太多,力帆風光多年後,主力仍是摩托車,在汽車市場上幾乎銷聲匿跡。下海成潮這一年,馬雲剛剛成立海博翻譯社,且三年後才實現盈利;劉強東考上了中國人民大學,帶着500元錢獨自進京;李彥宏從北大畢業,如願出國進修;段永平主導的小霸王如日中天,卻已經與集團矛盾重重,出走之期不遠;段永平的愛徒黃崢年紀尚小,距離本科畢業還有10年,距離創辦拼多多還有二十多年……互聯網的東風當時還沒有給他們方便,更遑論其他。不過,他們當時沒有足夠的錢創業造車,也不妨礙另一羣先富起來的人。
三
1993年,李書福通過照相、做冰箱配件、生產冰箱以及裝潢材料,已經賺到第N桶金,高價收購了一家國有摩托車廠,跟力帆一樣,開始生產摩托。這時的魏建軍,已經承包了從事汽車改裝業務的長城工業數年,還在盈虧平衡和業務取捨之間反覆思量;王傳福在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碩士畢業後選擇了留校。每個人都沉浸在自己的事業中夾縫求生,還無暇顧及外面世界中是否已經孕育出對手。到了1994年,李書福決定造車,籌建吉利“豪情汽車工業園區”。因爲得不到相關部門的批准,只好暗度陳倉,打着造摩托車的名義暗中行事。三年後通過收購獲得了小客車、麪包車的生產權。到1998年第一輛兩廂的吉利豪情下線時,其實還沒有“準生證”,以國家主管部門發佈的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來看,吉利到2001年12月才獲得轎車生產資格。不得不說,作爲一個商人,除了膽大心細,天時真的很重要,或者說,運氣。吉利就這樣有驚無險地成了中國第一家民營轎車企業。最初造車時,因爲所有人都不看好,被小看的李書福喊出了“汽車就是四個輪子加幾個沙發”的豪言,被嘲笑多年。但在李書福這位沒有學術背景的老闆帶領下,吉利有着靈活的經營思路和彎道思維,爲日後頻繁的“曲線救國”打下了基礎。魏建軍的運氣和魄力,並不遜色於李書福,摸索幾年之後,就在1995年決定轉產皮卡。幾經調研之後,魏建軍信心倍增,畢竟當時國內市場的主要對手們都在搶奪轎車市場,最大的皮卡生產商田野汽車已經垂垂老矣。不同於李書福的靈活和魏建軍的鐵腕,比亞迪創始人王傳福是個技術派,而且最初創業並沒有想到汽車。他在工作中發現自己所參與研究的電池有巨大商機,遂在1995年辭職下海,爲當時的“大哥大”生產電池,並以此迅速壯大。民營造車的三位傳奇創業者,都是在30歲上下的年紀開始創業,血氣方剛,大刀闊斧。
四
此後經年,吉利在資本市場騰挪爲造車輸血,2010年收購沃爾沃轎車公司後,以“蛇吞象”壯舉聞名於世,國內國外“買買買”已成常態,甚至通過海外企業主體收購戴姆勒的部分股份,斬獲表決權。李書福已經隱居幕後,講了多遍“放牛娃創業”的故事後,終成傳奇。長城汽車在2000年決定由皮卡轉爲主攻SUV,這一次的決策正確以及之後暫時放棄轎車業務的“斷臂求生”,讓長城在SUV市場一枝獨秀,“神車”哈弗H6在2011年上市後,長城銷量一路長虹。早期無論是長城紀律嚴明甚至嚴苛的軍式化管理,還是魏建軍寧折不倔的性格,都曾是雙刃劍,既成就了長城,也帶來了多次危機。如今,長城已經分化出多個品牌,管理人員的出處更是遍佈各大汽車品牌。魏建軍雖然雄心猶在,卻也深居簡出,至於比亞迪,在充電電池行業一直比在汽車行業名氣大。比亞迪在2003年成爲全球第二大充電電池生產商之後,才組建了比亞迪汽車,較之另外兩家晚了近十年。如果不是趕上了新能源造車的東風,比亞迪在銷量和知名度上並不是吉利和長城的一合之將。而技術派的王傳福,不知是因爲講不好創業故事,還是重心不在於汽車,在人設上,也未能達到李書福和魏建軍的地位。再者,比亞迪除了新能源汽車外,燃油車全線潰敗,難免尷尬。江山代有才人出,但各領風騷沒有數百年,只怕數十年都說長了。
五
2000年,李想註冊運營泡泡網,並在2005年向汽車擴張,創建汽車之家,成就全球訪問量最大的汽車網站,他本人也成了80後創業偶像。李斌在同年創辦易車。雖然汽車之家和易車之間已經纏鬥了20年,但在名氣上,李斌早期遠不及李想,好在二人並無矛盾傳出,沒有成爲汽車圈的韓寒和郭敬明。直到共享單車摩拜的迅速壯大,“背後的男人”李斌才聲名鵲起,一躍成爲出行教父。與二李同樣出身互聯網的汽車創業者還有一位,何小鵬,與李想李斌早已紮根於汽車業不同,何小鵬早期的經歷與汽車毫無關聯。他在2004年與人共同創辦UC優視公司,十年後創造了中國互聯網最高併購整合案,以近40億美元的價格併入阿里。按照接受採訪時的說法,何小鵬當時以30多歲的年紀實現了財富自由,難免內心空虛。於是聯合投資成立了小鵬汽車,2017年,何小鵬正式出任小鵬汽車董事長。同樣很早就實現財富自由的還有李想,這位80後創業明星在2015年就卸任總裁,只是擔任董事股東,並在同年創辦車和家,入局造車。不過事實上,李想參與造車要早於此,他在2014年年底,李斌聯合劉強東、騰訊等創立蔚來時,就已經參與其中。同樣在2017年,新勢力造車烈火烹油繁花似錦,上一個創業、造車的傳奇人物賈躍亭,一切成就都敗給了“下週回國”。龐大的樂視更是被認爲,是被一輛還沒有造出來的車“撞倒”的。賈躍亭的敗走原因無比複雜,但就造車一事來看,他沒能獲得造車創業者們最需要的“天時”。時不我待,夫得何言。所以後來者李斌,孤注一擲,先後卸任易車CEO和董事長,畢竟蔚來托起了一切夢想。在僅有3款量產車的情況下,蔚來上市後,在2020年市值一度近千億,超過了通用、戴姆勒和寶馬。此前汽車創業者們數十年甚至百餘年都沒有做到的事,“後浪們”幾年就做到了。小鵬汽車以及李想的理想汽車,雖然並沒有達到蔚來的估值,但以目前的形勢來看,造車新勢力已經形成了鼎足之勢,一如當年的民營造車創業者。創業者們從實業出身到互聯網出身,恍如隔世。汽車品牌從比拼銷量、質量,到比拼市值、前景,恍如大夢一場。新的汽車創業者們角逐背後,百度、阿里、騰訊、京東始終未曾遠離,各類資本也早已成爲有力背書。以至於如今,互聯網企業要參與造車、手機企業要參與造車、家電品牌要參與造車、房地產也要參與造車……畢竟,即使一輛量產車也沒有造出來,市值就能超過已經運營數十年的地產公司這樣的神話,誰不喜歡呢?前輩們不太喜歡,對這樣的形勢憂心忡忡。當然,新貴們也不大看不上“前浪”們。新舊交鋒從未停止,每隔一段時間就隔空互懟。所以李書福表達對新勢力造車的憂慮時,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鳴,他直言那是圈錢行爲。前輩們有多不喜歡現在的創業者們呢?大概就像,李書福造車時說“四個輪子幾個沙發”這樣的豪言,被視爲無知“門外漢”一樣。當時的內行也沒想到,他竟能打出這樣一個天下。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時間還太短,未來的事,實在太不可期。眼下和未來,誰已成龍,誰已成惡龍,都不重要,只是曾經的屠龍少年,無一例外,漸行漸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