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I首度公佈 生產者物價指數 勁揚1.7%

2021年1月物價漲幅

主計總處5日首度公佈生產者物價指數(PPI),元月較上月大漲1.7%,參考類似資料研判,應是兩年多來的最大漲幅,反映廠商銷售價格明顯上揚。主計總處未來將行文財政部勞動部,請他們將PPI納入基本工資審議、營利事業資產重估價辦法的參考指標

主計總處同時也公佈元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受去年同期爲春節物價偏高的影響,今年元月CPI較上年同月跌0.16%,綜合統計處視察曹志弘表示,若排除春節因素,元月漲幅爲0.56%,顯示目前物價仍屬溫和,沒有通縮或通膨的疑慮。至於進口物價受基本金屬機器上漲的影響,依美元計價,結束25個月的跌勢轉爲上揚0.29%(增率),出口物價也連續第二個月上揚,顯示隨着預期樂觀,全球需求確已提高。

曹志弘表示,主計總處首度公佈PPI,用以衡量廠商銷售價格的變化,PPI上揚未必代表廠商獲利增加,要看獲利必須瞭解他們的成本變化,長期以來臺灣所編制的躉售物價(WPI)是衡量所有商品在生產階段的「交易價格」,而PPI是用來衡量國產品的「出廠價格」,兩者內涵不盡相同,若以衡量生產階段價格而言,PPI更適合、更清晰,事實上如今大部分國家發佈的都是PPI,很少人在用WPI了。

他表示,由於現行基本工資審議、營利事業資產重估價辦法,納入的參考指標都是WPI,未來主計總處會行文給財政部、勞動部請他們參考PPI,適度調整參考指標,當然是否納入PPI仍是由主管部會來決定。

主計總處表示,PPI由於剛開始試編,因此目前只有月增率,最快要到今年12月纔有年增率,至於各國早已不編的WPI是否還要再編?曹志弘說,會再編兩年看看各界的看法,屆時如果參考價值不高就不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