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下了一盤大棋

如果僅僅只是將蘋果看成是一個普通的AI大模型玩家,讓它在同一個擂臺上與OpenAI、谷歌、百度等玩家們競爭,無論是從時間的維度上,還是從業務的維度上,它是佔不到任何的優勢的。

原因在於,現在的AI大模型,業已進入到深度洗牌期,真正決定玩家們的,不再是先發優勢,而是真正可以讓大模型落地,並且真正讓用戶真正用起來的能力。

這是我們看到國內一系列的大模型玩家們之所以開始卷價格,一而再,再而三地宣稱將會把價格打下來的根本原因。

這,就需要蘋果,找到一條與以往的AI大模型玩家們,完全不一樣的發展道路。

只有這樣,蘋果才能真正在AI業已蔚然成風的時刻,確立自身原有的市場引領者的地位。

於是,我們纔看到了「Apple Intelligence」的誕生和出現。

如果用一句話來形容「Apple Intelligence」的話,我們可以完全將其看成是蘋果實現自身在AI大模型領域雄心的近路。

藉助「Apple Intelligence」,蘋果不僅可以將自身在AI大模型是上的佈局發揮到最大,而且還會將以OpenAI爲代表的業已「功成名就」的玩家們的優勢,在蘋果自身的生態體系下發揮到最大。

01

剋制,一直都是蘋果展示給外界的形象。

無論是以往的造車,還是後來的AI,我們都可以看到這一點。

蘋果本身的「剋制」基因,讓它的產品可以一出手即是王炸,但是,這同樣讓蘋果失去了很多率先入局新風口的機會。

當AI大模型的浪潮開始風靡,我們同樣在蘋果的身上看到了這樣一種「剋制」。

不得不說,蘋果的這樣一種「剋制」,的確向外界展示了自身強大的形象。

即,它,並不需要不斷地去擁抱一個又一個的風口,贏得資本市場的關注,而是可以按照自己的步調來發展。

然而,我們同樣需要看到的是,蘋果的這樣一種「剋制」,同樣讓它失去了一個又一個引領行業發展的機會。

值得慶幸的是,蘋果雖然錯失了一個又一個的風口,但是,它總是可以找到一個真正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並且去繼續引領行業的發展。

這一次,蘋果在AI上的表現,爲我們完美地詮釋了這一點。

我們都知道,當AI的浪潮開始風靡,特別是當OpenAI、谷歌開始不斷地推出自身的AI大模型的時候,當外界對於蘋果入局AI抱有很大的期待的時候,蘋果保持了相當的「剋制」。

直到今年的WWDC發佈會上,蘋果才推出了「Apple Intelligence」這樣一個智能套件。

顯而易見的是,蘋果推出「Apple Intelligence」的智能套件,並不及外界預期。

按照外界對於蘋果的估計,它會推出屬於自己的大模型,但是,蘋果並未這麼做,而是推出了「Apple Intelligence」。

正是因爲如此,當「Apple Intelligence」推出之後,蘋果股價一路下跌,一天跌去了4200億元美元市值。

然而,縱然資本市場並不買賬,「Apple Intelligence」的天才性的建議和想法,真正開始讓人們看到了蘋果入局AI的雄心。

可以肯定的是,藉助它,蘋果業已找到了入局AI大模型的近路。

通過這樣一條近路,蘋果不僅將會填補佈局AI的空白,甚至還將藉此來重新自身市場領導者的地位。

02

我們都知道,現在的AI大模型,可以說,業已進入到氾濫成災的發展階段。

但凡是一個科技玩家,基本上都會推出自己的大模型。

從某種意義上來講,AI大模型業已成爲一個前瞻性的戰略角色,蛻變成爲了一種標配角色。

在這樣一個大背景下,如果蘋果再將發展的重點放在AI大模型上,抑或是加入到業已進入到紅海的AI大模型戰場,非但無法獲得好處,甚至還將會把自身的發展帶入到亦步亦趨的發展階段。

很顯然,這樣一種方式,是與蘋果本身的發展戰略相沖突的。

對於蘋果來講,如何將業已進入到紅海的AI大模型的玩家們,納入到自己的麾下,爲我所用,並且真正讓自身成爲一個AI大模型玩家們追逐的對象,纔是真正確保自身的發展可以進入到新階段的關鍵。

於是,我們看到了今年的WWDC發佈會上,蘋果與ChatGPT的打通。

可以說,蘋果試圖通過這樣一種方式,來宣誓自身在AI市場上的地位。

即,雖然它無法通過自身的AI大模型與競爭對手們競爭,但是,它可以通過將更多的優秀者納入到自身的麾下,來保證自身強大生態的穩定性。

可以預見的是,當ChatGPT開始接入到蘋果的生態之下,我們將會看到業已進入到紅海的AI大模型玩家們,爭先恐後地投身到蘋果的強大的生態系統之中。

這個時候,蘋果已經不再是一個AI大模型的玩家,而是成爲了一個一衆AI大模型玩家們賽馬的賽場。

藉助這樣一種賽馬機制,蘋果不僅可以促進自身生態的活力,促進自身業務的發展,同樣將會確立自身在AI大模型深度洗牌期的新角色。

總之,未來的蘋果,依然是一個引領者,依然是一個龐大的載體,而那些AI大模型的玩家們,僅僅只是它手中的一顆棋子。

未來,蘋果可以通過賽馬機制,制定規則和標準,讓諸多的AI大模型玩家們可以按照自身的步調來發展。

這個時候,蘋果依然在AI大模型行業有着充足的話語權,而不再僅僅只是像現在一樣,僅僅只是一個AI大模型領域的跟隨者。

從這個角度來看,蘋果可謂是下了一步大棋。

按照這樣的故事劇情進行下去,未來的蘋果,將會是一個AI大模型市場的規則和標準的制定者,一切的AI大模型玩家們必然需要按照它的想法來發展。

這個時候,AI大模型,已經不再是玩家們挑戰蘋果市場地位的工具,而是成爲了一個自身向蘋果示好的「禮物」。

對於蘋果來講,這纔是它發佈「Apple Intelligence」,而非像其他的玩家們一樣強勢推出自身的大模型的內在原因所在。

03

如果說,蘋果試圖通過打造一個大模型的生態系統,並以此來維持自身的市場地位的話,那麼,蘋果自身對於AI大模型的佈局,則讓我們看到了蘋果的「後手」。

伴隨着「Apple Intelligence」一同推出的是蘋果利用自身的數據衍生出來的「AI表情包生成器」。

很多人在觀察今年WWDC發佈會的時候,總是會忽略這一點。

其實,這纔是蘋果真正佈局AI大模型的殺手級的應用。

爲什麼這麼說呢?

我們都知道,以OpenAI爲代表的大模型玩家們,總是會將關注的焦點聚焦在文本處理、對話以及事務性的工作上,但是,它們真正缺少的是一個虛擬與現實的結合點,即,我們經常所說的「智能體」。

對於蘋果來講,它推出的這樣一個「AI表情包生成器」,正是這樣一個「智能體」的具體體現。

有了它,蘋果在AI上的佈局,不再和其他的玩家們一樣僅僅只是進行事務性的工作,而是開始更多地找到了AI數字人與現實人之間的連接點。

有了它,蘋果不僅可以將互聯網時代的優質遺產與數字時代鏈接起來,而且還會和它在AR領域的佈局聯繫在一起。

這個時候,AI不再是一個獨立的,且難以落地的存在,而是變成了一個真正可以與蘋果自身的業務,特別是它推出的蘋果vision Pro聯繫在一起。

這纔是蘋果佈局AI真正有別於其他玩家們的地方。

換句話說,其他的AI玩家們,僅僅只是爲了做AI而做AI ,而蘋果則是真正將AI看成了一個拓展新業務,改造舊業務的工具和手段,它試圖通過AI來更好地促進自身業務的發展。

這纔是蘋果真正開始殺入到AI的賽道上,真正有別於其他玩家們的地方。

對於一直都無法找到AI商用的方式和方法的玩家們來講,蘋果推出的這樣一個智能體,或許纔是真正讓AI大模型普及,並且真正可以落地的關鍵所在。

當玩家們找到了虛擬數字人與現實人之間的聯繫,並且可以讓它們彼此之間可以自由地進行切換,纔是真正確保它們可以在AI戰場上持續前行的關鍵所在。

從這樣一個角度來看,蘋果無疑找到了一條其他的大模型玩家們都沒有找到的近路。

這樣一條近路,並不僅僅只是需要AI數字人,更加需要蘋果vision Pro這樣的硬件進行連接。

有了這樣一個連接之後,所謂的虛實融合,纔不僅僅只是一個夢想,而是真正成爲了一個現實。

結語

如果僅僅只是站在AI大模型的角度來看待「Apple Intelligence」,必然是無法完整理解蘋果的野心的。

事實上,蘋果通過推出「Apple Intelligence」,找到了一條殺入到大模型市場的近路。

藉助這樣一條近路,蘋果不僅將會成爲一個AI市場的規則和標準的制定者,重新奪回失去的話語權,而且還會將AI變成一個真正促進自身業務發展的利刃。

從這樣一個角度來看,蘋果下了一盤大棋。

以此爲起點,蘋果或許依然會是AI賽道上不可忽視的一股力量,而蘋果的殺入,更是將AI大模型行業的發展,引向了一個全新的週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