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端午文化,厚植家國情懷

□顧蘇

糉葉飄香,雄黃酒濃,又是一年端午到。

端午節是中國文化的醒目符號之一,承載的是融入民族骨血的天人合一、活力賁張與家國情懷。今天,人們在端午節裡包糉子、懸掛艾草,寄託的是祈求健康平安的美好心願;人們爭旗鼓、賽龍舟,傳遞的是祈福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的樸素情感……儘管地域不同,節日活動特色紛呈,卻映照着豐富的文化價值。

作爲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節日,端午節承載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熱情嚮往,越來越煥發出時代的“味道”。蘇州“端午裡的中國”龍舟集會將在月光碼頭舉行,“匠承power of非遺 潮起金雞湖龍船市”非遺市集展示傳統文化、非遺技藝;“海口杯”端午龍舟賽恢復舉辦,12支隊伍將在海甸河鐘樓附近水域角逐……龍舟觀賽、非遺體驗、市集遊玩、美食打卡,豐富的端午活動讓人沉浸式體驗傳統文化魅力,“糉”享一場端午奇妙之旅。

傳承是最好的記憶,開創是最好的永存,對於積澱了千年底蘊的端午來說,後人對於它的打開方式,始終離不開念茲在茲的“文化”二字。如今,越來越多中國年輕人在端午節主動擁抱優秀傳統文化,社交平臺上關於端午的熱搜一個接一個、電商平臺上端午文創產品點亮節日消費……傳統與時尚競相碰撞,民俗與國潮交融綻放,讓端午節文化真正火了起來、活了起來。

事實上,端午節所蘊含的人文理念,綿延賡續、代代流傳,成爲共同的文化記憶,體現着對自然、生命、家國情懷的認知與追求。從“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的崇高理想信念,到“生是楚國人,死做楚國魂”的濃厚愛國情懷,再到“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餘心之可懲”的忠貞不屈氣節,屈原的愛國主義精神深深烙印在民族之魂中。千百年來,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夠歷經磨難而不衰、飽嘗艱辛而不屈;近代以來,實現民族復興之所以成爲中華民族最偉大的夢想,根植於民族文化血脈深處的家國情懷居功至偉。

一個傳統節日,就是一杯歲月的陳釀,也是一道沉澱着厚厚文化土層的歷史河牀。端午節過得更有儀式感,不忘節俗初心、感悟家國情懷、融入時代元素,既是一種民俗敬畏和文明傳承,更是一種文化自信和精神堅守。不論過節方式怎麼變化,只要傳統文化根和魂還在,我們的傳統節日就會不斷接續傳承,聯通一代代人的心,爲人們提供心靈的滋養和精神的慰藉。以節載道、以節承志,從端午文化中洞看歷史,從傳統節日中走向未來,努力形成最持久、最深沉的文化自覺、文化自信,這纔是中華傳統節日的真正意義所在。

千年端午,絃歌不輟。我們在感受民俗的同時,從中獲得精神滋養,厚植家國情懷,堅定文化自信,凝聚奮進合力,將個人命運與國家民族命運緊密相連,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貢獻力量,讓節日的文化內涵煥發歷久彌新的生命力和當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