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光:阿富汗局勢變化,關鍵在巴基斯坦?

(原標題:潘光阿富汗局勢變化關鍵巴基斯坦?)

綠色:塔利班控制區域,藍色:政府軍控制區域,紅色:爭奪區域

【採訪/觀察者網 朱敏潔】

觀察者網:最近阿富汗局勢日趨緊張,甚至有傳出塔利班將發起總攻的消息,目前阿富汗政府軍與塔利班的對峙狀況如何?

潘光:關於阿富汗國內戰局,我請教了一些人,從當前雙方公佈的信息來看都不可靠。塔利班聲稱自己如何佔領一塊地方,如何打敗政府軍,而阿富汗政府的態度一貫如此,標榜自己有實力,塔利班沒有攻佔的地方,他們能守住,已經被攻佔的地方,很快會奪回來。

但是,根據外界的觀察來看,阿富汗國內形勢確實比較緊張,至少有幾個省會已經被塔利班佔領,而且塔利班武裝離喀布爾只有30多公里,看起來有點“農村包圍城市”的味道。特別在山區地帶,肯定是塔利班佔據優勢,塔利班原本的根據地在坎大哈,所以那邊肯定也是他們佔據優勢,現在又逼近喀布爾,同時北部也有幾個省落到他們手裡。總體來看,雖然雙方戰報都不太可信,但塔利班正在取得進展這一點是肯定的。

不過我覺得現在比較可靠的消息,就是外交部中國使館發佈緊急通知要求中國公民儘快撤離阿富汗。這就說明至少從中國政府的評估來看,阿富汗形勢比較危急,否則不會發布如此嚴格的通告

過去我們看到的中國使館的提醒,一般就是提醒中國公民要注意安全,可以自行離開,但本次通告的措辭發生了改變,這種情況是很少見的,可見對阿富汗局勢的評估非常緊急。

現在阿富汗的狀況,對峙雙方各說各話。我也看了西方國家、阿富汗周邊國家、包括俄羅斯的消息,都沒有太大把握,大家對阿富汗政府和塔利班釋放的消息肯定都不是完全相信的。

美國總統拜登在白宮會見阿富汗總統加尼。圖自法媒

觀察者網:這兩天有消息稱,塔利班可能發起軍事總攻,武力奪取政權,這種可能性存在嗎?

潘光:只能說存在這種可能性,其實也就是回到1996年的情況。當年俄羅斯軍隊(蘇軍)最後撤走時,認爲納吉布拉政權至少可以守住喀布爾,結果塔利班大肆進攻,很快就佔領喀布爾,殺了納吉布拉。要知道納吉布拉是在聯合國保護之下的,但塔利班還是將其抓住並處決,可見塔利班根本不理會聯合國。

當時造成這般形勢,很大程度上是因爲世界各國,包括巴基斯坦、中國、美國反對蘇聯入侵阿富汗,而塔利班最初就是反對蘇聯入侵的生力軍,得到了巴基斯坦的大力支持。俄軍撤走後塔利班能如此迅速地佔領喀布爾,很多人認爲背後是巴基斯坦發揮了作用。當年世界各國都反對蘇聯入侵阿富汗,包括中國在內,爲此中國都沒有參加1980年的莫斯科奧運會。在此背景下,各方對塔利班崛起的態度比較積極,完全沒有預料糟糕結果,只是將其視爲聖戰,反對蘇聯入侵。

等到塔利班佔領喀布爾,處決納吉布拉,殺害很多人,建立伊斯蘭神權統治,徹底抹殺婦女權利,很多國家意識到事態發展不對,態度爲之轉變,包括中國、美國、巴基斯坦等。也正是這個時期,阿富汗的北方聯盟起來了。北方聯盟主要是塔吉克族,塔利班則主要是普什圖人。北方聯盟在阿富汗北部形成割據局面,對抗塔利班。

北方聯盟領導人馬蘇德

當時還沒有發生9·11,但美國的態度已經在變,中國也是如此,至少不再給塔利班武器。過去爲了對抗蘇聯入侵,我們確實通過巴基斯坦給了武器支持,以致於後來基地組織手裡有好多美國、中國製造的武器。

到了1998年的阿拉木圖會議,此前我們在談上合組織時就提過這次會議決定將“上海五國”升級爲上海合作組織,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阿富汗形勢發生劇變。塔利班壯大後,對周邊國家的伊斯蘭極端主義都有可能給予支持,雖然行動沒有這麼公開,但各方都已經感覺到了動向。

當時北方聯盟頂住了塔利班的發展勢頭,雙方爆發衝突,但遺憾的是後來北方聯盟的領導人馬蘇德遭到暗殺。馬蘇德是塔吉克族,堅決抵抗蘇聯入侵,等到塔利班上臺後,又堅決反對塔利班。

1998年,美國駐肯尼亞大使館被炸。圖自路透社

隨後推動形勢發生根本轉變的就是9·11事件。我們經常說很多東西都是美國自己培養起來的,最後打到自己頭上,塔利班就是其中一個。其實早在1998年美國駐坦桑尼亞及駐肯尼亞的兩個大使館被炸,就發現裡面有基地組織介入,但沒法抓住他們;基地組織的人就躲在阿富汗,中情局的情報是本拉登就在塔利班的庇護之下。只不過彼時是在美國境外活動,等到9·11就直接打到美國本土。

2001年10月7日,美國總統小布什下令轟炸阿富汗,戰爭打到現在已經是美國曆史上最長的戰爭;爲什麼拜登宣佈9·11一定要撤軍,因爲戰爭打了20年,再打下去毫無意義,也不想再支付如此龐大的戰爭開支。

觀察者網:關於塔利班的發展,您多次提到巴基斯坦,顯然過去在關於阿富汗局勢的多方會談中,巴基斯坦發揮重要作用,那麼目前巴基斯坦是什麼態度?

潘光:巴基斯坦對阿富汗的態度非常有意思,9·11事變發生後,當時的巴基斯坦總統穆沙拉夫非常焦慮,因爲美國要求巴基斯坦參加反恐聯盟,但我們都知道巴基斯坦和塔利班之間的關係非常密切,事實上塔利班背後就是有巴基斯坦支持的。

這裡順便說明一點,塔利班後來分裂成阿塔和巴塔,直到現在中國和阿富汗塔利班是交往的,有的國家是把阿塔定爲恐怖組織,但中國和美國都沒有。巴塔,也就是巴基斯坦塔利班,到處搞爆炸、殺人放火,各國都將其認定爲恐怖組織,所以巴塔和阿塔是兩碼事。

美國要拉巴基斯坦參加反恐聯盟時,巴基斯坦的態度是這個問題可以談。穆沙拉夫當時表示,巴基斯坦願意加入這場反恐戰爭,但周圍有很多人對他存在威脅,所以緊急要求到北京見江澤民主席,但江主席勸他不要來,萬一到北京後,巴基斯坦國內發生政變怎麼辦。這個時間點就在美國正式對阿富汗發起轟炸之前。

巴基斯坦前總統穆沙拉夫。資料圖來自法新社

隨後,中方立即派出王毅前往巴基斯坦,當時王毅擔任外交部副部長。王毅趕到伊斯蘭堡後,跟穆沙拉夫徹夜長談。現在雙方談話的細節也都逐漸披露了,當時穆沙拉夫表示自己願意參加反恐戰爭,但他要先將身邊的一批危險人士撤職,否則這些勢力會起來搗亂,希望中美能在這個問題上幫忙,有中美支持,他就敢下這個決心。另外,他還提了很多困難,比如境內有200多萬阿富汗難民,國內經濟非常困難,美國還對巴基斯坦發起制裁,不願向巴出售F16戰機等等。他跟王毅說,自己現在去不了中國、也去不了美國,但希望中方能將這些情況轉告布什總統。

王毅回國後,中方馬上將信息轉告美國。此後,美國立刻表態可以撤銷對巴制裁,願與中國合作支持穆沙拉夫將身邊的“危險人士”撤職,還可以援助巴方救助難民等。得到美方積極迴應後,穆沙拉夫解決國內政治問題,局勢安全後,便宣佈加入美國的反恐戰爭,當時一經宣佈,巴基斯坦國內反對聲浪高漲。所以在反恐問題上,美國和巴基斯坦都對中國心有感謝,中美巴三方也有很積極的合作。

那麼巴基斯坦的態度轉變,對塔利班是重大打擊。當然,儘管穆沙拉夫採取了措施,但巴基斯坦三軍情報局內部還是有一批人在暗中支持基地組織。大家可以想一下,爲什麼最後美國是在巴基斯坦抓住本拉登的?時任美國總統的奧巴馬出動特種部隊處決本拉登,本拉登就住在伊斯蘭堡的郊區。

另一方面,阿富汗戰爭一爆發,北方聯盟就參加進來。所以,整個阿富汗局勢也很有意思,外部力量有美國,美軍很強大,持續轟炸;同時北方聯盟的軍隊——主要是塔吉克族、烏茲別克族,從北面進兵,內外夾擊,最後塔利班垮臺。不過,塔利班並未徹底失勢,而是迂迴進山區抵抗,儘管美軍出動部隊尋找,但當時一直找不到本拉登。

戰爭期間也有一些小插曲,比如布什總統打電話給江澤民主席,他說你們應該把中國和阿富汗的邊境封鎖起來,防止塔利班逃竄到中國。但其實中阿邊境是92公里的瓦罕走廊,這一帶都是海拔5000米以上的高原、山地,要想穿越過來是極其困難的,所以戰爭期間根本沒有人從此地過來,只跑過來一頭羊,後來我們還把這頭羊送回阿富汗。

講到這裡,需要澄清的一點是,現在有一些人認爲阿富汗戰爭是侵略戰爭,但其實不是,阿富汗戰爭是得到聯合國同意的。它和伊拉克戰爭的性質不一樣,聯合國對伊拉克戰爭是反對的,美國越過聯合國,聲稱伊拉克有化武——儘管到現在也沒找到證據,對伊拉克發起戰爭。所以,中國沒有反對阿富汗戰爭,但反對伊拉克戰爭。現在媒體、網絡上很多批評聲,主要是針對美國、澳大利亞、北約在阿富汗濫殺無辜;再者美國現在要撤軍,倉促結束戰爭,但阿富汗國內形勢沒有扭轉,這樣的撤軍是不負責任的。這些批評並非指阿富汗戰爭是侵略戰爭。

其實,中國在反恐戰爭中也發揮了重要作用,也開啓了中美在阿富汗、中東的合作局面,直到現在都是如此。雖然現在中美關係緊張,大家也都不怎麼談中美合作,但關於阿富汗和中東問題,我還是提倡要繼續保持合作。

一架英國皇家空軍的直升機在阿富汗。圖自英國國防部

觀察者網:其實6月初,中巴阿舉行過三方外長會談;早前拜登宣佈9·11全部撤軍後,英國、阿富汗、巴基斯坦在5月會談,主要涉及北約撤軍問題;最近幾天,美國中情局局長對巴基斯坦進行非正式訪問,6月25日拜登又在白宮會見阿富汗總統切尼和民族和解委員會主席阿卜杜拉。如此密集的斡旋,可見各方都希望能拖住危險的局勢,但問題是各方能發揮的作用有多大?

潘光:拜登公佈撤軍時間表,北約也必須將此提上日程。實際上,英國一直以來都很焦慮,英國前首相布朗曾在2009年正式出面邀請中印派兵到阿富汗,但中印都拒絕了,理由是畢竟中印不是北約成員。英國還勸稱,有很多派兵的國家也不是北約成員,像蒙古都派了100人過去。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後來明確表示,中國除了向聯合國維和部隊派兵以外,不能對外派軍。但其實即便是現在聯合國派維和部隊到阿富汗,恐怕還有國家反對,這需要安理會一致同意,所以能不能成行還不好說。

當前局勢下,美國、歐盟、英國當然要發揮作用,但關鍵是美國要撤軍。這兩天有傳出消息稱美國暫緩撤軍,但可能性應該不大,因爲這對拜登極其不利。

眼下雖然各方斡旋很多,最重要的是巴基斯坦必須要參加,因爲真正對阿富汗有影響力的是巴基斯坦,況且巴基斯坦部分現任領導人就是普什圖人。此前甚至有聲音質疑,阿富汗戰爭升級背後就是巴基斯坦支持塔利班,當然巴基斯坦肯定是否認的。

另外,我之前在採訪中也談過美國是否會在阿富汗周邊建軍事基地的問題,目前來看基本證實了我的觀點,最近巴基斯坦總理在接受美媒採訪時,非常明確地拒絕了這個想法。如果巴基斯坦同意,無異於政治自殺。

美國想在印度建基地也是不可能的,一方面印度至少表面上還是奉行不結盟原則,另一方面印度私下對任何方案都猶豫不決,基本不會參加。建在中亞也很困難,俄羅斯不會同意。最近俄羅斯也有些焦慮,畢竟他們曾在阿富汗吃過苦頭。美國宣佈撤軍以後,中俄也有協調,但對未來局勢還是沒有充分把握。

巴基斯坦總理伊姆蘭·汗接受美媒採訪時明確表示絕對不允許CIA借巴基斯坦領土監視阿富汗

所以,我對下一步的建議主要有這幾點,第一儘快撤走中國公民,不能由個人決定,而是由使館統一組織行動,儘快撤走,以免遭受不必要損失。第二大型項目暫停,我們現在阿富汗境內主要有兩個大項目,一個北部的阿姆河油田,一個是南部的艾娜克銅礦;實際上現在已經暫停,但如果正式關停,就要把機械封存起來,該撤走的撤走,儘量不要出現曾經在利比亞出現的情況,衝突爆發後周圍人羣衝進工地,把器材物資搶劫一空,將來再想開工就沒辦法了。

第三與美國、北約就撤軍步驟保持聯繫,瞭解對方情況,中國可以配合協調,美國、北約肯定也是希望如此。第四與俄羅斯及周邊鄰國建立協調機制,阿富汗鄰國包括中國、塔吉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土庫曼斯坦、巴基斯坦、伊朗,這些國家恰好都是上合成員國或觀察員國,土庫曼斯坦也與上合關係密切;其中最重要的是跟俄羅斯協調妥當。第五,與塔利班直接接觸,過去中國跟塔利班之間一直有接觸機制,塔利班也曾派人到過中國,中國駐卡塔爾使館與塔利班駐卡塔爾的辦事處都有接觸,要藉助現有渠道與塔利班協調,要求塔利班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侵犯和損害中國的利益。其實以前塔利班確實沒有對中國做過不利行動,但現在我們還要強調一條,不能支持東突分子。此外,還有兩個國家可以發揮作用,阿聯酋和卡塔爾。多哈機制就是卡塔爾在中間促成的,阿聯酋跟塔利班關係也很密切。我想我們政府已經在開展相關行動了。

2017年10月18日,巴基斯坦北瓦濟里斯坦與阿富汗接壤的基特頓哨所外的邊界圍欄。圖自路透社

觀察者網:但是目前來看巴基斯坦好像沒有特別大的動作,有一些什麼考慮嗎?

潘光:巴基斯坦主要是考慮國內政治勢力的平衡,因爲它國內支持塔利班的力量很強大,而且巴基斯坦的普什圖人基本上是親塔利班的,如果政府完全站到反塔利班這一邊,就會得罪一大批人。巴基斯坦政府現在也只能表態,希望阿富汗問題能夠和平解決,在美國、北約撤軍以後,阿富汗儘快恢復和平,建立一個穩定的國家。

這裡面涉及的問題癥結就是阿富汗的國家機制。巴基斯坦是共和國體制,所以我想它不會支持塔利班提出的阿富汗酋長國方案。但是巴基斯坦國內的極端分子實力非常強大,包括巴塔在內,巴塔和阿富汗塔利班很親近。所以,當前巴基斯坦政府的態度比較慎重,也是可以理解的,大原則就是希望停火和談,其他的暫時也不會多說。

觀察者網:最近中巴阿三方外長會談中,明確提出幾個倡議,要爲阿人內部對談創造有利環境,期待並歡迎塔利班迴歸政治主流,那麼首先現在阿富汗對峙雙方如何坐下來談,各自訴求是什麼?其次,對於塔利班迴歸主流,各方意見如何,實踐難度有多大?

潘光:塔利班迴歸政治主流的難度非常之大,因爲塔利班本身的政治理念就是要把阿富汗變成一個伊斯蘭國家,最早提出的主張就是阿富汗伊斯蘭酋長國,根本不願提共和國的方案。雖然上一次阿富汗有過選舉,但還有沒有下一次還不好說,塔利班反對是最大的問題。

幾年前我們在土耳其開會時討論到阿富汗將來國家體制,大多數人認爲要建立共和國。會上也有塔利班代表,這位代表曾任塔利班駐巴基斯坦大使,現在已經退休了。我都跟他談過這些問題,他說將來會有變化,好像你們都害怕我們恢復到2001年之前,你們中國不是有個說法叫與時俱進嘛,我們肯定也會有變化。但是他的說法也不能完全代表塔利班官方。

第二個問題就是婦女地位問題。那天會上還有四五個阿富汗女性參加,她們表示最擔心塔利班上臺以後,女性權利被徹底抹殺。當時,塔利班代表還表態稱,我們犯過錯,但我們會改。老實說,這個會議是二軌對話,與會者都不能真正代表政府真正的意見,但好處是各方可以自由交流意見。

但目前的關鍵問題是戰爭形勢。如果說希望塔利班迴歸主流,如果塔利班打不贏,倒可能迴歸主流,如果打贏了,它不會迴歸主流,它會要求大家都聽它的。如果雙方勢均力敵,僵持到一定程度還可以有和談餘地。所以塔利班能不能迴歸主流,現在還根本談不上。

另外,未來還有很多問題要解決,比如阿富汗年輕人想要看電影、用手機,而當年塔利班統治時期是不允許的,所以我們也一直呼籲在社會生活方面應該要更開放。

不過,假如塔利班重新掌權,我想肯定跟2001年以前不一樣,畢竟過去那種形式最後被推翻了,它們應該也不會重蹈覆轍了,但至於會如何改變,就不得而知得了。

國內有很多人擔心塔利班上臺後會對中國造成威脅,這一點塔利班倒是向中國保證過,絕對不會威脅中國,不會支持東突,但未來形勢真的難以掌控時,這個保證能否做到就很難說了。

觀察者網:確實,“三股勢力”聚集在阿富汗境內,而且這幾年來還滋生出其他複雜的恐怖勢力。

潘光:隨着俄羅斯介入,敘利亞戰爭發生轉折,有一部分“伊斯蘭國”的人逃竄到阿富汗,結果跟塔利班發生火拼,塔利班將其中一部分“伊斯蘭國”勢力消滅了。因爲塔利班認爲“伊斯蘭國”那種主張根本不可能實現,而且到了阿富汗是跟自己“搶風頭”。極端主義的想法比較一致,但具體主張並不一樣。現在阿富汗境內還有多少“伊斯蘭國”勢力還不太清楚,還包括“東突”後來改名爲“突厥斯坦伊斯蘭黨”。據說,阿富汗北部有三四百人到敘利亞去了,現在敘利亞“伊斯蘭國”基本被消滅以後,就去土耳其控制的伊德利普了,那裡彙集了世界各國的“聖戰者”。伊德利普的勢力主要分兩塊,一塊是講阿拉伯語的,一塊是講突厥語的。

此前,阿富汗塔利班在簽訂“和平協議”後不久再度攻擊阿富汗政府軍。圖自法新社

觀察者網:就像您前面提到的,上合組織的成立與阿富汗局勢變化密切相關,那麼就當前局勢變化,上合內部是否有聯絡溝通?

潘光:早在2004年,上合就正式建立了上海合作組織阿富汗聯絡機制,在北京設有辦事處。這個機制其實是可以發揮重要作用的,但長期以來沒有切實去做。

但現在的關鍵問題倒並不是靠這個機制來處理,而是各個國家之間要協調,如果能採取一致立場,就比較好辦。比如,中俄兩國都擔心阿富汗形勢惡化會對中俄造成不利影響。如今的極端主義思想傳播都藉助網絡,“東突厥斯坦伊斯蘭黨”有一個非常強大的網站,中國新疆的一些年輕人走上極端恐怖主義的道路就與此有很大關係。所以在網絡信息安全問題上要十分重視。如果塔利班在阿富汗掌權後,利用網絡信息傳播極端主義和恐怖主義,我們就防不勝防。

現在塔吉克和阿富汗的邊界上,中國、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和阿富汗四國組成了聯合反恐部隊,就設在原來前蘇聯時期在塔吉克斯坦建立的邊防哨所。這個反恐前沿部隊很重要,如果情勢有必要,可以發揮作用。

此外,我之前也提到過上合組織和聯合國已經簽署合作協議,其中規定聯合國可以在緊急情況下授權上合組織承擔維和使命。所以真的到了緊急情況,還是有很多辦法。

5月2日,美軍士兵在阿富汗赫爾曼德省一處軍事基地降下美國國旗。新華社發/阿富汗國防部供圖

觀察者網:最後回到美國來看,很多觀點認爲當下阿富汗政府在與塔利班鬥爭中處於下風,很大程度上是因爲美國的倉促撤軍,完全沒有做好交接,導致阿富汗政府軍的軍力完全跟不上,而這種情況反過來也可能會影響美國的撤軍過程,有人說美軍也許會重蹈70年前的覆轍——狼狽離開西貢,您對美軍後續撤離有什麼看法?

潘光:美國倉促撤軍,跟拜登的最後時間表有關,心意已決。而且說起來,他的時間表比特朗普還晚了幾個月。這一確切命令下達後,自然就是手忙腳亂。爲什麼美國軍方要把航母調過去,就是爲了配合撤軍。無論是當年俄軍/蘇軍從阿富汗撤出,還是現在美國撤軍,對阿富汗政府來說,都是很不利的,至少在心理上造成非常惡劣的影響。現在全世界各國也都看得很清楚,美國用得着你的時候就拉住你,用不着了就一腳踢開。

當然,美國撤軍也會波及原來的中美合作。比如,中美曾一起搞過一個掃雷培訓班,合作培訓阿富汗和伊拉克士兵掃雷,第一屆辦得很成功,後來情況如何倒不是很清楚。後來美國又提出,阿富汗軍警實在不行,警察裡面有90%是文盲,中美可以聯合培訓阿富汗軍警,中方同意了,但具體落實情況暫時不太清楚。這些年,中美在阿富汗的合作主要在於經濟投入和軍事存在互補,美國大兵撤走後,中國公司想再去阿富汗做工程項目,恐怕還得有自己的安保隊伍,否則很不安全。

很顯然,各方對美國倉促撤軍後的阿富汗局勢發展,都極其擔憂,但目前除了呼籲之外,真正能做的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