拚2030癌症死亡率降三分之一 須補足肺癌治療缺口

新竹臺大分院院長餘忠仁。本報資料照片

總統賴清德上任後,提出「2030年癌症死亡率降低三分之一」願景。新竹臺大分院院長餘忠仁、大林慈濟醫院副院長賴俊良皆認爲,若要達標,須補足晚期治療各族羣缺口,像有EGFR基因突變的晚期肺癌患者,如果可以跟上國際在第一線就使用第三代標靶藥物,除了存活率可延長,甲溝炎、腹瀉等藥物副作用也會減少。

此外,專家建議,若健保給付條件可跟上國際治療指引,病患較不易遭排擠於國際臨牀試驗,對促進整體醫療發展也有好處。

大林慈濟醫院副院長賴俊良。本報資料照片

根據國際標準治療指引、實證證據,帶有EGFR基因的晚期肺癌病患若在第一線使用第三代標靶藥物,可明顯延長存活期。現在許多國家已全面支付這類藥物使用於晚期肺癌第一線治療,國內健保給付僅限於部分腦轉移病患,賴俊良建議,應讓符合適應症病患全面使用,「存活率可以差很多」。

事實上,許多專家認爲,肺癌治療要超前部署,當肺癌進入第三期,即使開刀,五年存活率也只剩三成,不少病患很快就復發,研究顯示,當病患有EGFR基因突變,術後接受第三代標靶藥物治療,復發風險下降八成,不過目前這部分也沒有納入健保給付。

餘忠仁指出,第三期人數只佔肺癌病患的10%,如果使用適合藥物延緩惡化時間,病患存活期也就延長,第二期情況也是類似,這也是國際治療新趨勢。

賴俊良直言,死亡率要下降三分之一,絕非增一、兩個給付條件可達成,就像參加大考,只讀一些科目重點,可能只及格;現在目標要追上國際考高分,須全方位思考,加速補齊可有效治療,纔可能達標,造福罹癌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