蟬聯19年癌症死亡冠軍 免疫治療給付有望擴及肺腺癌

肺腺癌是臺灣最多人罹患的肺癌種類,臺北市議員鍾沛君也曾在2021年確診肺腺癌零期,當時手術後柯文哲曾前往探視。(圖/鍾沛君提供)

肺癌連續19年居國內死亡人數第一名,資料顯示,每5位癌症死者中就有1名肺癌患者,原因在於國人確診時多數已是肺腺癌晚期,健保署去年12月將肺鱗癌免疫治療納入健保給付,醫界呼籲應將給付擴及患者更廣大的肺腺癌,健保署長石崇良透露「很快有好消息」,但也坦言肺癌需篩檢、治療並行,才能降低死亡率。

肺癌依細胞型態可分爲小細胞肺癌與非小細胞肺癌兩大類,在臺灣非小細胞肺癌佔約92%,國人最常罹患的肺腺癌就屬於非小細胞肺癌。臺大醫院內科部副主任何肇基表示,肺麟癌同樣屬於非小細胞癌,根據國外研究發現,肺鱗癌使用免疫藥物合併化療的五年存活率達18.4%,相較於傳統化療只有9.6%,癌症免疫藥物有助提升晚期肺鱗癌存活率近2倍。

因此國內外的癌症治療指引皆建議將癌症免疫藥物合併化療作爲晚期肺鱗癌的第一線治療,健保去年12月起也將肺鱗癌免疫治療納入健保給付,可望延長晚期肺麟癌存活期。

臺灣年輕病友協會副理事長劉桓睿表示,健保挹注許多資源引進肺癌標靶藥物,讓有基因突變的肺腺癌患者可在第一線就接受標靶治療,但本土研究顯示,肺腺癌患者中,約1/3不適用標靶藥物。

這羣癌友在健保體系下,多須歷經化療失敗後再次化療失敗,第三線治療纔有機會使用免疫藥物,不少癌友撐不過連續化療而離世,因此呼籲肺腺癌治療應儘速跟進肺鱗癌,第一線給付免疫合併化療。

肺癌是發生人數、年增加案例數、死亡率最高的癌症,健保署坦言投入大量照顧成本,但存活率卻不盡理想。(圖/報系資料照)

新竹臺大分院院長餘忠仁表示,國內想要實現「晚期肺癌患者5年存活率倍增」,首先要擴大免疫藥物的給付和應用。餘忠仁說,肺癌已從化療、標靶藥物進入到目前的免疫治療時代,肺腺癌佔了新診斷病人的75%,有基因突變者可使用標靶藥品,沒有基因突變的肺鱗癌病人目前仍以化療爲主,大概1/10病人在符合健保條件下可單用免疫,加上肺鱗癌也不過增加5%,但仍有治療缺口,免疫相較於標靶藥品的給付落後很多。

石崇良迴應,肺癌免疫藥物費用高昂,是否擴大給付還有待相關評估,和廠商議價也持續進行,他透露「應該很快會有好消息」。不過,石崇良坦言,肺癌、大腸癌的照顧負荷逐年增加,但肺癌的存活率遠比其他癌症差,主要是第四期肺癌存活率大約僅13.3%,因此早期篩檢、治療與精進晚期治療雙項並行,纔能有效降低肺癌死亡率。

更多 CTWANT 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