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擬對華電動車徵臨時反補貼稅!專家迴應:中方有反制措施 但更願磋商共贏

6月12日,歐委會發布關於對華電動汽車反補貼調查的初裁披露,擬對進口自中國的電動汽車徵收最高38.1%的臨時反補貼稅。對此,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汽車國際化專業委員會秘書長孫曉紅在接受中國日報專訪時表示,這種做法是罕見且不合理的,也不符合WTO原則。“相信中方有相應的反制措施,但中方更有充分的意願與歐方開展磋商,儘量避免貿易戰的發生”。

他認爲,歐委會之所以成爲“吃螃蟹的人”,動機並不完全出於貿易考量。例如,特斯拉在此次臨時加徵關稅中被暫時排除在外,等待補充材料,可以側面反映出此次徵收關稅對中國電動汽車產業的“針對性”。

歐盟中國商會在一份最新聲明中指出,歐方對華電動汽車調查政治操弄跡象明顯,單邊保護主義性強。多家企業及利益攸關方反映,歐方在調查中濫用調查權,採取不當調查行爲,包括部分調查方向和領域超出反補貼調查範疇,對企業提出不合理和超出企業舉證範圍的要求,未給企業和各利益攸關方充足時間應答和舉證。

歐盟中國商會同時指出,歐方在調查中還未能充分履行透明度的有關要求,對於所謂補貼如何造成歐盟產業實質損害或者損害威脅的調查,相關信息不公開,不透明,讓各方對調查方法、路徑以及結果都懷有強烈質疑。

孫曉紅透露說,歐盟此次調查,由於史無前例,無論調查發起方還是應訴方,都很難完成定量分析,導致被調查中國企業不知如何應對,擔心隱私泄漏。他表示,反觀歐盟也抱怨中國企業不配合,“但是,歐方應該理解這一點,不應過分索取”。

他指出,實際上,歐洲與中國企業合作能夠爲其汽車產業帶來巨大的發展,有助於他們加快推動產業轉型升級,不少歐洲企業也希望與中國電動汽車產業展開合作,互利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