瘧疾大爆發、病例2.49億起! WHO:氣候變遷是首犯

世界各國多年來積極透過疫苗接種、公共衛生宣導等措施預防及治療瘧疾,多年努力原本已初見成效,但近年來病例、致死率又再度呈上升趨勢。情境示意圖。圖/Ingimage

世界各國多年來積極透過疫苗接種、公共衛生宣導等措施預防及治療瘧疾,多年努力原本已初見成效,2000年至2019年間瘧疾致死率已降低不少,但近年來病例、致死率又再度呈上升趨勢。瘧疾爲何在此時捲土重來?

世界衛生組織(WHO)發表最新數據,顯示2022年全球瘧疾新病例數量高達2.49億,與2021年相比多出了近500萬起,同時也比新冠疫情爆發前的病例數高出不少。而瘧疾也是導致全球最多兒童死亡的疾病,威力不容小覷。

世界衛生組織報告指出,去年(2022)的瘧疾病例大多集中在巴基斯坦、奈及利亞、烏干達、衣索比亞、巴布亞紐幾內亞,其中又以巴基斯坦的情況最爲嚴峻,去年的新增病例數量達310萬起,傳染率同2021年相比暴增了近五倍。

而巴基斯坦的瘧疾疫情今年仍不見好轉,年初至今已新增了230萬起病例,全年病例數量預計將超過2022年的病例數量。奈及利亞、衣索比亞各新增130萬起瘧疾病例,烏干達新增病例數量則達60萬起。

據路透社報導,按照世界衛生組織原本的預估數據,到了2025年,每一千名有可能染上瘧疾的人當中應該僅出現26.2起實際染疫病例,但2022年的數據則是每一千名高危人士中,就有58.4起病例,全球打擊瘧疾的計劃成效不如預期,進度明顯嚴重落後。

全球對抗愛滋病、肺結核和瘧疾基金會執行董事桑梓(Peter Sands)接受路透社採訪時表示:「這份報告揭露了一個事實,那就是我們目前並沒有取得任何進展,有些地方甚至出現開倒車的情況。我們必須立即採取行動,不然瘧疾就極有可能重新席捲全球,我們過去二十年間所做出的努力都會付諸東流。」

氣候變遷導致瘧疾病例激增

導致全球瘧疾病例激增的幾個因素就包括:戰亂、抗藥性提高、新冠疫情,以及氣候變遷,其中又以氣候變遷所造成的影響最爲顯著。圖爲格陵蘭冰山,報系資料照/記者餘承翰攝影

《紐約時報》則指出,導致全球瘧疾病例激增的幾個因素就包括:戰亂、抗藥性提高、新冠疫情,以及氣候變遷,其中又以氣候變遷所造成的影響最爲顯著。

負責指導世界衛生組織抗瘧疾工作的納米傑博士(Dr. Daniel Ngamije)表示,氣候變遷及所衍生出的一系列問題是直接導致巴基斯坦、烏干達、衣索比亞瘧疾病例激增的主要成因,而其他瘧疾高風險地區或多或少也受氣候變遷所累,病例數不斷攀升。

瘧疾是一種由瘧原蟲這類寄生蟲所引起的傳染病,主要藉由瘧蚊叮咬傳播。被感染、且具有感染能力的雌性瘧蚊會在叮咬人類時將瘧原蟲注入到人體內,導致被叮咬的人染病。

《紐約時報》評論解釋道,氣候變遷導致全球各地水災頻頻發生、積水情況嚴重,爲瘧蚊以及瘧原蟲提供了極佳的繁殖環境,而水災同時也對公共衛生設施、醫療資源供應鏈造成嚴重損害,導致民衆無法及時接種疫苗、接受檢測,也無法在染病後接受治療。

以巴基斯坦爲例,該國2022年7月曾發生大規模水災,導致全國近1/3的面積遭洪水覆蓋,約2200個醫療中心遭損毀,瘧蚊數量更是「爆炸式」激增,直接導致瘧疾病例飆漲。

除此之外,《紐約時報》也指出,氣候變遷導致衣索比亞、烏干達出現氣候異常的情況,兩國境內「原本非常乾燥、氣溫相對低的高原地區應該不利於傳播瘧疾的蚊蟲生長,但近期,就連這些地區也開始出現瘧疾病例」,引發世界衛生組織高度關注。

氣候變遷所引發的水災、旱災同時也加劇了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區的糧食短缺問題。《紐約時報》報導,水災和旱災頻頻發生意味着更多孩童處於營養不良的狀態,更容易在感染瘧疾後出現重症,患病孩童死亡率因此跟着提升,同時也導致更多低收入家庭因爲必須償還鉅額醫療費用而陷入經濟困境。

路透社報導指出,全球各國於2022年投入約41億美元資金來抗擊瘧疾疫情,但這個數目其實遠低於實際所需的78億美元,若想要達到世界衛生組織制定的目標、完全根除瘧疾,各方就需投入更多資金,爲身處高風險地區的人提供疫苗等醫療資源。

(本文出自2023.12.12《遠見》網站,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