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在的地方」五感共學 體驗新住民飲食文化交流

中華醫大USR計劃龍崎國小舉辦「娘在的地方五感共學體驗,新住民家鄉美食進行文化交流。(圖/華醫提供)

記者林悅臺南報導

中華醫事科技大學實踐大學社會責任(USR)計劃關懷新住民的文化適應與生活,舉辦「娘在的地方」五感共學體驗活動,邀請南關線的外籍配偶及子女以烹煮家鄉美食的方式進行異國飲食文化交流聯誼,參加的新住民們一邊煮着家鄉的美食、一邊憶起遠方家人,內心有滿滿的感動。

華醫希望藉由飲食文化聯結新住民的情感,未來更計劃導入居家照顧培訓課程,讓新住民從家庭走入社區成爲社區關懷網的一份子。

中華醫大USR計劃在鄰近的仁德歸仁關廟、龍崎等區推動「南關線健康幸福紮根」執行計劃,內容除了老人關懷、健康促進、親子共學等輔導,更集結南關線的外籍配偶,在龍崎區永續關懷協會理事長餘奕靖的聯繫下,進行新住民文化關懷活動。

爲了聯繫新住民之間的情感,藉由食物拉近彼此間的距離及一解思鄉之愁,特別利用週休假日在龍崎區龍崎國小舉辦「娘在的地方」五感共學體驗活動,邀請南關線的外籍配偶各自烹煮家鄉的美食進行飲食文化交流,在共享美食的過程中也能分享家鄉的特色以及在臺灣生活文化適應的經驗。

「娘在的地方」五感共學體驗活動週日在龍崎國小登場,由中華醫大副校長逸民護理學院院長謝政蓉、龍崎區永續關懷協會理事長餘奕靖共同主持開幕式,遠嫁來臺印尼籍曾雪娟、李麗娜聯手做了薑黃飯與炸雞辣椒蛋、雞肉椰奶湯、QQ椰奶甜點等8道家鄉菜與大家交流。泰國籍的郭珮琪則是煮了拿手的泰式酸辣湯和打拋豬肉;來自大陸廣東的劉金秋以養生煲湯鮭魚豆腐煲家鄉美食特色;越南來的阮氏絹阮明書黎氏梅草則回憶在越出孃家媽媽拿手的涼拌雞肉絲、越南春捲、假蒟醬料理、香蕉花炒肉絲、雞跑不掉等美食展現廚藝

除了這些異國料理,華醫餐旅繫系主任黃裕文也帶領繫上越南籍學生到場交流,並烹煮臺式料理參與美食共學。看着滿桌的家鄉味,李麗娜、黎氏梅草等人一邊介紹料理特色,一邊想念遠方的家人,7位新住民透過美食交流成爲好姐妹,還自封7仙女,相約互相照顧維繫情誼

孫逸民副校長與謝政蓉院長表示中華醫大USR計劃着重對偏鄉的關懷,未來將繼續與龍崎永續關懷協會合作,透過不定期聚會邀請新住民分享生活點滴,慰藉思鄉愁緒,此外,也將鼓勵新住民參與校方開設的照顧服務員訓練課程,學習居家照顧專長,讓新住民從家庭走入社區,在高齡社會中成爲社區鄰里關懷網絡的重要一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