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珠菌腦膜炎作祟 花蓮婦人持續發燒不退險喪命
▲ 國軍花蓮總醫院說明婦人持續發燒不退且意識昏迷病情。(圖/記者王兆麟攝 下同)
記者王兆麟/花蓮報導
一名住在花蓮的56歲林姓婦人,自去年12月起持續高燒、頭痛就醫住院,雖經一連串檢查及治療,發燒不退且意識逐漸昏迷,今年3月轉院至國軍花蓮總醫院感染科就診。經醫師檢查後,發現病患爲少見的白色念珠菌腦膜炎感染,經施以抗黴菌藥物治療後,搶救回患者性命。
國軍花蓮總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林子超表示,患者本身有酒精性肝硬化病史及長期服用類固醇藥物,自去年9月起即多次因不明原因發燒進出他院接受廣效性抗生素治療。此次發燒先至鄰近醫院就醫,腦部核磁共振呈現腦室擴大及腦水腫現象,懷疑細菌性腦膜炎感染並給予廣效性抗生素治療。期間曾收取過3次腦脊髓液,但培養報告皆呈陰性,故感染源一直無法確定。
林子超表示,由於病患仍持續高燒不退且呈昏迷狀態,故加上抗結核菌藥物,但病況還是不見改善。病患轉至本院後,立即實施「腰椎穿刺術收取腦脊髓液」進行分析培養,並將其中10ml腦脊髓液注入血液培養瓶培養。三天後血液培養瓶培養呈陽性且初步報告爲黴菌感染,最終菌種鑑定爲白色念珠菌。
林醫師指出,臨牀上念珠菌腦膜炎的案例不多,若未經適當的診斷及儘速治療,致死及致殘率可達50%以上。念珠菌引起之腦膜炎在臨牀表現上多爲發燒、頭痛、頸部僵硬甚至有意識改變等現象,和其他致病菌引起者無法明顯區分。此種感染症的危險因子包括早產兒、神經外科手術術後、腹部手術、免疫抑制患者、惡性疾病患者(尤其是血癌)、愛滋病患者、使用過廣效性抗生素、類固醇、靜脈導管及全靜脈營養等。其腦脊髓液檢驗數值中白血球是升高的,蛋白質一般會輕度升高,葡萄糖值可以是正常,也可以是低下的。
確定診斷需藉由陽性的培養報告而定,故重複的腦脊髓液培養可增加念珠菌感染診斷的陽性率。儘管如此,在臨牀上仍有不少經多次培養皆呈陰性結果的現象產生,此時可將腦脊髓液注入血液培養瓶培養或收取更多的腦脊髓液(10-20mL)做培養,以增加陽性率。
根據病人肝腎功能及參照歐、美及臺灣治療指引,選擇脂質型amphotericin B合併Flucytosine治療,一週後再行腰椎穿刺,腦脊髓液裡已見不到白血球,後改爲口服藥物持續治療。治療3周後,病患從原先重度昏迷到目前已能針對指令眨眼睛及發聲。
林醫師呼籲,如果有上述危險因子之民衆合併持續發燒不退、頭痛、頸部僵硬或意識改變等徵兆,一定要儘速就醫,以達早日診治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