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報裡的中國經濟丨去年營收557億元,均勝電子業績會稱“重點在北美”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趙雲帆 報道

日前,均勝電子披露了公司2023年業績報告。財報顯示,公司2023年實現營收約557億元,同比增長約12%;公司年度利潤總額17.6億元,同比增長267%。

同時,公司第四季度歸屬公司股東淨利潤達到3.04億元,其中單季度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達到3.32億元,兩項單季度數據分別創下2021年一季度,以及2018年二季度以來的新高。

3月28日下午,該公司召開了業績說明會,就公司經營現狀和當前市場熱點予以迴應。

其中,公司持續的毛利率恢復,受到了市場的較多關注。

繼續重組提升毛利

從業務拆分來看,2023年,均勝電子汽車安全業務實現營業收入385.28億元,在收入中佔據大頭,實現毛利率12.77%;同時汽車電子業務實現營業收入167.88億元,毛利率20.65%。

與通常認知下國內價格競爭壓力不同之處在於,均勝電子安全業務在外部各項冗餘成本、管理成本和物流成本等影響之下,海外業務毛利反而低於國內。按區域劃分,公司在國內實現營業收入131.56億元,毛利率爲18.69%;同時海外營業收入421.6億元,毛利率爲14.06%。

對於兩者差異之處,均勝電子公司總裁陳偉業進行了解釋。

陳偉表示:“過去幾年,我們在提升管理,改善成本結構上取得了較大的進步。所以現階段歐洲(市場)基本處在向上發展的穩定階段。北美(市場)方面成爲了去年和今年工作的重點,也花費了我們更多的精力,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我們要進一步穩定墨西哥(市場)的運營,因當地存在管理和物流導致的運費波動,還有對客戶供貨不及時的情況,(我們)也派駐了中國管理、工程、物流(相關人士)去現場支持,因此今年墨西哥(市場)的運營會有較大的提升。”陳偉表示:“第二,北美客戶談判方面在今年一步步取得了較大的進展。因爲去年沒有在客戶補償(因物料價格波動而由主機廠補償配套商的行爲)上和北美客戶談妥。此外,在製造端、銷售端、材料端,我們會繼續加大從北美等高成本地區的轉移。”

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由於對業務條線的重組,公司管理費用中產生了2.39億元的重組費用,其中人員安置費用達到1.8億元。未來相關方面的額外成本或將逐步減少。

對於國內業務,陳偉則表示,其確定性和成長性,包括毛利都處在較好水準,包括去年獲得訂單大頭也是在中國地區獲得的。而其本身的成本競爭力較強,因此獲單能力優異。

他還透露,主機廠普遍降價,從2023年延續到了2024年年初。由此帶來的市場結構一度令前景較難預測,但3月以後隨着市場結構的逐步穩定,未來趨勢也開始明朗化。

除成本物料壓力外,債務壓力也是均勝電子的工作重點。

“我們的整體負債率目前還是處在一個偏高的位置,這也是我們後續要採取各種措施把它降下來的一塊非常重要的工作。”公司董秘俞朝輝表示。

財報顯示,截至2023年,均勝電子總負債達377.6億元,同比增長13.5億元;資產負債率雖然同比下降0.9個百分點,但仍達66.84%。由此帶來的年度利息費用達到11.21億元。

據俞朝輝透露,由於產能結構的調整,公司當前正在優化國內的部分產能,由此產生了部分的在建工程金額和相應的債務,該部分負擔未來也將進一步優化。

智能駕駛有較大進展,但“還不能披露”

除安全業務外,公司汽車電子業務的相關進展也受到了市場較多的關注。

均勝電子方面在業績會上指出,公司的智能駕駛解決方案目前佈局已經有兩三年的時間,公司的研發也在不斷根據當前市場環境和技術路線進行調整。

在研發端,公司已經在不同芯片平臺上進行了開發,現在基本上“已經做完了”,並且依然會循着市場推出的新平臺進行更新方案的落地。

據悉,目前均勝電子方面披露艙駕相關域控制解決方案平臺已經包含英偉達、高通二代、地平線等。

公司還透露該領域“已經取得了不小的進展”,但還沒到可以和市場講的程度,因此尚未進行沒有對外作信息披露。

此外,公司還回應了其與華爲在智能座艙領域的相關合作內容。

均勝電子表示,自2020年開始,公司已經與華爲展開了座艙領域的合作,華爲許多智選車型中都有公司的身影。目前華爲的生態圈也在逐步擴大,其也有利於座艙業務的開展。

公司還透露,在華爲智選生態夥伴中,已經有一些定點合作“已經確定下來”,部分尚未量產上市規劃的,公司也在爭取過程中,且“機會還是比較大的”。

展望未來,該公司指出,智能汽車和飛行汽車,還有AI大模型在產業鏈中的應用,都會加速這個行業的發展。與此同時,國內市場仍然會有激烈的競爭,因此依然要提升產品的技術力與競爭力。其次,成本節約、推動AI和生產管理以及工業自動化結合,也將會成爲公司的重要工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