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報裡的中國經濟丨寶鈦“陣痛”:Q4扣非淨利同比減少186.93%,3C電子會否成爲下一增長點?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凌晨 西安報道

產量下降、同行擠壓,寶鈦股份(600456.SH)高端化轉型亟待突破。

近日,寶鈦股份發佈2023年年報稱,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69.27億元,同比增加4.41%,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5.44億元,同比減少2.29%。

作爲國內最大的鈦及鈦合金生產、科研基地,寶鈦股份業務基本覆蓋鈦及鈦合金的生產、加工和銷售等產業鏈環節。

自2022年起,寶鈦股份扣非淨利一改高走趨勢,連續兩年小幅回落。二級市場上,公司股價從2022年70.97元/股震盪下滑至29元/股左右,跌去超60%。

寶鈦股份高端轉型“陣痛”已然浮現……

產量下滑增長乏力

具體到季度來看,該公司在2023年前三季度中分別實現扣非淨利1.32億、2.24億、1.5億。

四季度營收淨利大幅下降,大幅度拖累全年業績表現。財報顯示,四季度實現營收13.16億元,環比減少30.82%,同比減少14.31%;實現扣非歸母淨利潤-0.31億元,環比減少120.75%,同比減少186.93%。

產品層面,該公司主營鈦產品佔比爲93.47%,實現營收63.01億元。其他產品、其他業務,佔比爲分別爲4.44%、2.09%,分別實現營收4.38億元、1.88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該公司產量出現大幅下滑。

據悉,公司鈦產品產量約 30013.33 噸,同比減少7.76%,銷量約29379.58 噸,同比減少7.05%。

與扣非淨利波動曲線類似,四季度同步出現核心產品產量大幅下滑的情況。

當季,該公司肽產品產量約5903 噸,環比減少18.20%,同比減少24.81%,銷量約5159 噸,環比減少31.52%,同比減少29.34%。

寶鈦股份表示,2023 年,海綿鈦受新增產能供給增加等因素影響,供大於求逐步顯現,海綿鈦價格下行後保持穩弱運行態勢。鈦行業受複雜經濟環境以及石化等部分下游應用領域投資弱週期影響,鈦材需求減少,市場競爭激烈,盈利能力承壓。

“產品產量波動與市場產能、價格走向都有關係。近兩年是海綿鈦產能擴容的小高峰,比如2021年到2022年間就增長了近4萬噸,包括2023年、2024的產大概率是高走趨勢。產能增加之後,上下游產業增長卻沒有跟上,比如上游原材料價格出現下跌,下游民用應用場景還沒有大量拓展開來,供需兩端錯位。對於企業來說,要適應市場就要相應調節產品結構、加大高端產品研發力度以及拓展應用場景。”一名鈦行業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說道。

開拓3C市場領域

對於2024年的經營目標,寶鈦股份將其定爲營業收入 75 億元,成本費用計劃 68 億元,鈦產品產量 4 萬噸,固定資產投資計劃 2.31 億元。(不代表2024年度的盈利預測與經營業績的承諾。)

值得一提的是,該公司2024年爲購買原輔材料、募集資金項目建設、技改技措的自建項目、支付勞務費、現金股利、歸還銀行貸款等所需的資金總額預計爲 70 億元。

業務規劃層面,寶鈦股份主要提到三大方面, 分別爲“積極推動低成本鈦材研發,提升中高端領域產品效益”、“持續開拓石化、氯鹼、氫能、3C 等市場領域”以及發揮寶鈦國際供應鏈平臺優勢,拓展外貿市場。

事實上,在國際航空市場中,寶鈦股份鈦材出口量一直保持較爲良好的發展態勢。2023 年該公司海外營收約13.33 億元,同比增長77.74%,主要得益於出口航空市場復甦以及3C領域貢獻新需求增量。

航空用鈦材可用於航空發動機的風扇、高壓壓氣飛機盤件、葉片等部位。據悉,該公司正在推進募投項目建設,募投項目中的主體設備已試生產。

值得注意的是,隨着iPhone 15、小米14 Ultra鈦金屬特別版、蘋果Apple Watch Ultra等熱門產品的應用,3C消費電子會否爲鈦合金材料的應用開闢新的增長空間引發諸多關注。

多份券商研報指出,鈦合金材料在高端消費電子產品率先使用,隨着材料成本下降和產品量產形成規模效應,有望在中低端消費電子產品中不斷滲透,成爲3C電子領域重要的材料創新方向,將帶來鈦材加工及相關耗材投資機會。

上述行業人士認爲,鈦耗材未來在3C消費電子領域的應用場景與市場容量有很大空間,但對短期內業績拉昇幫助較小,可以作爲長期發展規劃進行觀測。

寶鈦股份表示,2024年將會持續開拓石化、氯鹼、氫能、3C 等市場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