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減碳」實行力低 青少年喝手搖飲僅2成自備吸管、提袋

▲7月起公部門學校百貨公司購物中心以及連鎖速食店,不能再提供「一次用塑膠吸管」給內用者。(圖/環保署提供)

記者崔至雲臺北報導

政府前提「減塑政策」,就連速食餐飲業也推行「以口就杯」,不再主動提供塑膠吸管。金車文教基金會總幹事曾清芸表示,臺灣推行限塑政策,但是青少年真的有感嗎?臺灣從2019年起大型餐飲業者內用禁止提供塑膠吸管,2030更將全面禁用一次性塑膠製品,但根據金車文教基金會一項調查發現,有8成6青少年有喝手搖飲習慣,但僅有2成青少年會自備提袋與吸管。

曾清芸也提到,空氣污染全球面臨的環境問題,非常需要政府及人民共同正視,從調查也發現,9成的青少年認爲臺灣的空污主要來源是汽車廢氣排放,其次是重工業污染,以及火力發電,可見青少年對空污概念有一定程度的認知。

調查也發現,有9成青少年不知道臺灣能源大量依賴進口,超過3分之1的青少年直接回答不知道,可見臺灣能源教育缺乏。曾清芸指出,若青少年不清楚國家能源使用情形,不禁令人擔憂「能源減碳」將淪爲口號政策。

▲金車文教基金會調查發現,八成青少年有喝手搖飲料習慣,僅有兩成自備吸管與提袋。(圖/記者崔至雲攝)

爲了響應綠色消費的概念,調查也發現,7成青少年會考慮多付費購買低碳環保商品用餐時7成青少年會使用環保餐具的習慣。北市立大學附設實驗國小衛生組組長許佩琳表示,爲了教育響應減塑政策,在校內也努力教育相關概念。

許佩琳表分享,三年前的園遊會發現造成大量垃圾,因此開始要求師生近年的園遊會都隨手回收垃圾,更在今年加強減塑強度,只要學生手邊的回收物帶到學務處,一公斤就能回饋5元的園遊券,讓學生更有動力執行該政策,同時也讓今年垃圾量僅爲去年的一半。

▲曾清芸指出,若青少年不清楚國家能源使用情形,不禁令人擔憂「能源減碳」將淪爲口號政策。(圖/記者崔至雲攝)

曾清芸說明,能源教育是減緩地球暖化的重要關鍵,學校及媒體的環境議題宣導,讓青少年的環境保護意識都能到達水準之上,但在行動實踐上,卻易受便利性等外在因素影響,使環境行動變的消極,期待透過教育,建立青少年正面態度觀念,養成節能減碳的生活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