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毒素的生物學活性是怎麼樣的?

如何影響GNB的LPS合成,使LPS和GNB能容易被宿主識別和清除,也是一種治療內毒素血癥的措施。在腸源性內毒素血癥中,大腸桿菌(E.coli)多具有典型的LPS結構,易逃避宿主的吞噬清除反應,表現出強烈的內毒素生物學活性,引發各種毒性效應,所以在內毒素研究中,常常使用大腸桿菌的LPS進行評估內毒素的生物學效應和對各種干預措施的評價;而在外源性GNB感染時,其LPS結構缺乏典型的LPS結構,毒性相對較低,易被宿主清除。

德國學者Seydel等將LPS聚集體大分子置於生理鹽水中,以巨噬細胞分泌的IL-6作爲指示劑,用同步輻射X線衍射技術分析不同LPS的立體結構,發現錐體結構(cubicconformation)的LPS具有強烈的生物學毒性作用,而圓柱體(cylindrical conformation)的立方體化學結構缺乏毒性,或毒性較低。來自E.coli的六脂酰脂質A,爲倒置立方體結構(inverted cubic conformation),而來自E.coli的五脂酰脂質A和四脂酰脂質A則形成多板層性結構(multilamellar structure),且向有輕微膠粒結構(micellar structure)的傾向發展;而c.jejuni脂質A爲一個單層板層狀結構(unilamellar structure),有輕微的向倒置立方體結構發展的趨向。其他脂質A無一例外地都形成多板層性結構。腸道細菌六脂酰的每個脂質A爲圓錐形或凹面形,五脂酰的脂質主要爲圓柱形,四脂酰脂質A爲圓柱形,並存在向圓錐形或凸面發展的傾向(疏水區的橫切面略小於親水區的橫切面)。

目前資料顯示,內毒素中LPS存在一個共同的原則,僅僅圓錐形或凹面的物理形狀脂質A具有高度生物學活性,如腸道的E.coli。LPS缺乏激動劑活性,與脂質A的圓柱形具有相關性。缺乏脂酰基團的LPS並不說明能作爲拮抗劑的前提,可能是當內毒素內化(internalization)到單核細胞、巨噬細胞、中性粒細胞、樹突狀細胞後,由酰基羧基水解酶(acyloxyacylhydrolase,AOAH)酶解,生成去酰基脂質A,同時也改變其立體形態學,此時無毒性效應。可見LPS中有無酰基,並不能說明其有無毒性,需要了解其立體結構。

內毒素的生物學效應與LPS的負電荷的多少,酰基鏈的數目,以及酰基的分佈、酰基鏈的脂肪酸飽和程度、立體構象的改變等均影響內毒素的活性,該結論可爲設計LPS的類似物創造理論依據,使之拮抗具有毒性的LPS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