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童案綠批市府無法掌握出養資訊 新北市府:積極面對

一歲童剴剴遭凌虐身亡,引發社會高度關注。(圖/翻攝自臉書)

男嬰剴剴案在全臺引起廣泛的關注,新北市議會民進黨團批市府連基本出養資訊都無法掌握,遑論長期追蹤,要求新北市府建立更加完善的兒童保護體系。新北市社會局表示,面對憾事社會局會不斷的反思、積極面對事件,並且檢視相關程序,與所有網絡合作,一起做更多、更到位,保障兒少生命安全。

民進黨團總召張維倩表示,本案件是新北市的孩子,因父母入獄,外祖母無力扶養才由新北社會局轉介出養,新北市青少年安置數量去年安置人數是777人,這五年平均每年約快800人受到安置,詢問新北社會局安置後出養轉介個案數量,社會局稱無法提供出養轉介的案件數量,新北市究竟有多少出養案件量不得而知,顯見新北市社會局轉介出養最基本的數量都無法掌握,更不要說要長期深入追蹤。社福是良善工作,每個個案都是一條生命,社會局應該是要與弱勢站在一起而非最後成爲甩鍋的單位。

副召張錦豪表示,剴剴的外婆因經濟壓力委託前保姆照顧,並踏上「拋棄撫養權」的程序,爲何新北市政府不直接給予外婆積極的社福資源,或在找到合適的收養家庭前安置,更令人心痛的是,有消息指出該名保母家庭已存在問題,然而社福單位卻一無所知,選任時也未檢視保母的身心情況,錯失了介入輔導的機會。雙北政府的漠視,再加上兒福聯盟機構的失靈,導致了剴剴承受如此痛苦,成爲了一場悲劇,所有人責無旁貸。

幹事長廖宜琨指出,中央在2020年即啓動幼兒專責醫師制度,並請縣市政府衛生局將社會局所提供脆弱家庭3歲以下幼兒名單,納入指定收案對象,並派案給專責醫師,定期關心個案健康與發育情況。依照衛福部的資訊,新北市及臺北市衛生局並未收到社會局將虐童案件列入指定收案名單,顯示了社會局與衛生局部門間溝通協調不足,呼籲政府應加強機構間的溝通協調,確保專責醫師制度有效落實。

書記長陳乃瑜表示,新北市社工不足是事實,早在2011年時監察院就曾糾正新北市政府社工人力不足確有怠失,依社會安全網2022年社會安全網專業人力統計表指出新北市社工需求人數爲686但進用人數爲569人進用率82.9%,僅贏嘉義縣81.1%、連江縣48%。新北社工離職率高,很多督導經驗不足,難協助排除第一線社工面臨的問題,因而發生無法挽回的憾事,但不應該將責任都歸屬一人,社工在接住脆弱者的時候,也需要社會接住他。

新北社會局表示,新北社福中心從剴剴母親第一次前來求助時,就持續關懷案家至今。因祖母有扶養困難,社福中心都有協助申請弱勢兒少生活扶助及托育補助,並額外提供每月7000元的扶助金,以及奶粉、尿布等資源,協助剴剴接受完整照顧。進到兒福盟安置過程後,新北社福中心社工也持續針對祖母家庭關懷不懈。

至於專責醫師制度,中央並沒有明確的轉介規定或流程,地方無所適從。

社會局強調,社會工作不分彼此,地方、中央以及民間三方會共同努力,所有投入社會工作的人員更是在乎並努力接住每一個需要幫助的生命,想方設法完善現有的機制,若中央討論修法,社會局也會積極配合。面對憾事社會局會不斷的反思、積極面對事件,並且檢視相關程序,與所有網絡合作,一起做更多、更到位,保障兒少生命安全。